第1097章:矿场发展

    第1097章:矿场发展 (第2/3页)

立刻催马上前询问情况。

    驾驶矿车的司机都是明人,肯定不会帮助奴隶矿工逃跑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机械故障或者矿车被劫持了,要是后者这种情况,守卫会立刻上去予以阻止。

    在矿场当司机是很赚钱的,每个月基本工资五个银币,余下就是跑圈的计件提成,勤快的话,一个月能落袋十几、二十枚银币。

    矿上提供住宿,而且午餐和晚餐都有羊肉,对司机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北都城内都不一定找到待遇这么好的差事。

    司机基本都是退伍的装甲兵或者曾经负责组装和驾驶过蒸汽车辆的工匠,这两批人都是被某新皇优先推荐并录用的。

    基本上每年的年后都是入职高峰,而年前则是离职高峰,可只要有高薪待遇,加上铁路的便捷优势以及某新皇的帮助,矿场这边就完全不愁招人的事情。

    时至今日,漠南金矿已经发展成在册自由矿工约三十五万、奴隶矿工超七十七万的巨型矿场。

    周边还生活着超过四十万家属,以及苏尼特部落的约五万人。

    算上守卫、管理人员、在这里的商人等,总计人口高达近一百六十万。

    西班牙人之所以称这里为城镇,是因为矿场附近的定居点楼房较少、楼层较低的缘故。

    但在这里也没必要兴建高楼大厦,两三层的小楼就足够用了。

    哪怕腾机思兄弟的官邸,也只是栋三层小楼而已。

    由于北都那边的生活条件太过优厚,某新皇对于先行投靠自己的这对兄弟奖励了两栋豪宅。

    得到大把分红的腾机思兄弟平时并不住在自己的属地,更不会在矿场附近当长期监工,大部分时间都在北都逍遥快活。

    一年也就在夏季一两个月来到矿场这里看一圈,算是避暑加视察属地了,余下就泡在北都,过着纸醉金迷的豪奢生活……

    不光是这对兄弟,现在所有脱离了大清控制的漠南檬古部落的酋长们,大部分人都在北都购置了房产。

    凡是在北都的豪宅里住上个把月的酋长,基本都不打算再搬回草原定居了。

    北都城里有电影看、有洋马骑、有美食可享,每天都能嗨到晚上十一二点。

    比较起来,草原上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那完全是个苦寒之地。

    最重要的是,在北都生活其实不怎么花钱。

    只要将北都的商品卖给草原上本部落的人,很轻松就能赚到一笔差价。

    留在北都就能了解各种商品的最新价格,避免被宰,这算是两全其美之策了。

    至于在矿场挖矿的矿工,跟他们完全没关系,这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两群人!

    由于还款的压力不小,法国与荷兰依然想用黑人来充抵部分货款,某新皇对此也表示同意。

    所以两国通过船队还在源源不断地向明帝国运输黑人矿工,每年不低于十万人。

    某新皇估计自己挖坑的用工缺口大概在两百万左右,应该在二十年之内就能得到满足。

    大明也有很多劳动力,但雇佣这些劳动力,每人每月都需要至少二两银子,粮食另算。

    而使用黑人矿工,只需要付出粮食和少量药品就行了,最多加上一些衣服而已。

    用一百万黑人矿工去挖矿,就等于每年至少能节省两千四百万两银子!

    某新皇也不是一味地压榨,起码在矿工完成既定开采量之后,会发放一笔十银币的路费。

    愿意留下做自由矿工就更好了,待遇跟其他同行一样。

    考虑到黑人耐力好,力量足,或许更适合从事这个行业。

    除了漠南金矿之外,正在大规模开采的还有南洋金矿、山东半岛矿区以及辽东半岛矿区。

    毫无疑问,挖矿就是帝国崛起的最大前期资本,而且也不用担心市场销量。

    铁甲舰的利润虽然高,必须考虑到客户的承受能力,以及市场的饱和度。

    等把客户兜里的银子掏得差不多了,利用铁甲舰项目赚钱也就到头了。

    挖矿就是长期且可靠的现金流了,只要从地里挖出来,那就是钱。

    即使挖金子不容易,也能顺便挖铜矿石,冶炼之后就是流通货币。

    法国人与荷兰人对此羡慕不已,也想挖,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