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两手准备

    第1121章:两手准备 (第3/3页)

有很多,譬如位于阿尔梅利亚西南的阿尔沃兰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比福门特拉岛的位置更往南,便意味着气候会更好一些。

    确定这个想法之后,郑省英便立刻下令舰队更改航向,先行驶往巴伦西亚,与郑州英商议一番。

    若是大军能够与北面的法军遥相呼应,在一年之内灭掉西班牙还好。

    否则,王师的军粮都指望从法国人手里买,这就很被动了。

    趁着西夷的土地上有庄稼,莫不如直接帮其收了,最为王师今后两三年的军粮,便再好不过了。

    从目前的情况看,若是西夷国王不主动投降,而是选择顽抗到底的话,王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胜利。

    西夷本土面积也不小,相当于四个福建那么大。

    大明只投入五万陆军,在兵力上的确有些捉襟见肘。

    哪怕北面归法军来负责,王师只需要照顾两个半福建面积的地盘,貌似那也够呛……

    故而最好做两手准备,万一无法速战速决,那就只能慢慢柔躏西夷了。

    当年对付东虏,起初朝廷也想要速胜,结果光北伐就兴兵十一次!

    郑省英抵达巴伦西亚之后,便跟郑州英说了自己的想法。

    鉴于目前的形势,郑州英也觉得此计可行。

    原因很简单,根据郑成功派兵发来的消息,所部刚抵达乌铁尔。

    按距离测算的话,这才走了总里程的五分之一左右,距离马德里还有一大半路呢。

    问题是这都过去十一天了啊!

    照这个行军速度,加上半路可能遭遇的阻击,得俩月才能抵达马德里城下。

    至于法军,蒂雷纳的部队仍旧在围攻巴塞罗那。

    阵仗很大,但收效甚微,估计在郑成功抵达马德里之前都够呛能打下来。

    德埃斯特雷倒是很配合,又遣舰队送来了一千匹战马,而且是赊销。

    只要在战后能用这笔款项来换购大明的武器装备,以及不需要的战利品就行了。

    预计过些天,法国人还能送来一千匹,初步购买的战马总数在五千匹。

    不够的话,还可以继续买,在一万匹之内,法国人应该都愿意卖的。

    在得到骑兵的补充之后,郑州英觉得兄长应该可以顺利杀到马德里城下了。

    以当下的情况还很难判断战事究竟会持续多久,但未雨绸缪总归比亡羊补牢要好。

    大军当真到了那副天地,吃了上顿没下顿,毫无疑问,就是主帅之过了。

    之前不论是北伐,还是远征北美,王师上下都没挨过饿。

    只有让士兵们吃饱穿暖,才能保证士气旺盛,否则就别想着能打胜仗了。

    昊菁皇帝最为重视后勤供给,历次北伐皆是如此。

    在辎重尚未悉数到位之前,宁可延迟出兵时间。

    北伐还好说,至少距离关内很近。

    在西班牙作战,任何事情都要提前想好,否则临时着急,那连后悔药都没得吃。

    现在就要想着元旦甚至开春之后的事情,到底是就近购买,还是从本土运输。

    弹药目前还够用,不够用的话,法国人能提供大量的火药,虽然质量不咋样,但也能凑合用。

    由于所部都是重装防护,即使陆战也不会出现太大的伤亡,故而药品还是较为充裕的,暂时不需要为此而发愁。

    这两样很快就有从本土出发的船只运送过来,只要欧洲战事一天不结束,后方的物资就会源源不断地运抵欧洲。

    支援船队经过西属西西里岛与亚平宁半岛南部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太多,一来有己方战舰护航,二来还能得到奥斯曼舰队的帮助。

    现在奥斯曼帝国也看清楚了,欧洲四国正在互殴,此战过后,己方至少会少两个竞争对手,他们自然是乐意见到这个结果的。

    而且帮助明帝国运输物资,还能进一步深化两国的友好关系,促进彼此的贸易与发展,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奥斯曼帝国与明帝国从未起过冲突,以前没起过,只要小心经营,以后也不会起。

    与明帝国友好的国家,都逐渐变得富裕与强大,那么就更没必要改变这个趋势了。

    在双方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十分愿意帮助明帝国在西地中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