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皇帝苏醒

    第1174章:皇帝苏醒 (第1/3页)

    皇后与皇贵妃之间的矛盾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若是演变为立储之争,处理不好便可能激化为南北大战了。

    南廷的兵马本来就比北廷少得多,还有一半兵力驻屯缅甸,根本无力抵挡北廷大军南下。

    崇祯帝自己能回去,那就算是成功了,瞿玄销希望其尽早打消立缅王为储的念头。

    至于南廷这帮人,包括他这个首辅在内,都不太可能被北廷接纳。

    若是继续维持两个朝廷的话,大不了他自己带着内阁请辞。

    南都继续像分家之前一样,保留六部,不存内阁。

    否则,他也能带着南廷这些官吏继续维持。

    而且崇祯帝北归之后,南廷的开销还能降低一些。

    倒是皇贵妃田氏夹在当中,是走是留都颇为头疼……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崇祯帝不开口,瞿玄销也不好对皇帝的家事妄加评论。

    “爱卿以为朕此番可否携皇贵妃同行?”

    田贵妃也是崇祯的顾虑之一,或许比立储之事更为麻烦,立储只是个想法,这位美人却是实实在在的活人,跟皇后的矛盾可是不小。

    “……陛下若答应皇后立储之事,则可行!”

    瞿玄销也不好说“否则”之后的事情,皇帝都不一定能进城,就更别提田贵妃了。

    皇帝与贵妃若是在北都吃了闭门羹,那这可就太尴尬了,绝对能够上报纸头版。

    “嗯!”

    崇祯若有所思,又审慎地思索了数日,方才遣人给北都发报自己欲归之事。

    然后命令周遭收拾行囊,准备启程,同时还要安顿好南廷这边。

    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崇祯也没那么高的心气了,更不会在此时破釜沉舟。

    还是觉得要给自己留条退路,万一真在北都留不下,还得再次回南都这边继续过日子。

    原因无他,北都那边的官吏与军队都是那逆子一手培养出来的,心理上不怎么认同自己。

    只是嘴上对自己尊敬一些,心里是如何想的,崇祯对此一清二楚。

    上次回北都还是次子大婚之际,想来也有些年头了。

    如今次子远在西方游历,倒是让崇祯有些挂怀……

    至于谋害长子的凶手,南廷自然要大力抓捕,即使犹如大海捞针一般困难。

    若是在北都出事,凶手去逃到了南廷所辖地区,那说明北廷的厂卫是废物。

    但在南廷这边又没抓住,使得凶手从南方的某个港口去往海外,那责任肯定就是南廷要占一半了。

    在得到了北廷传来的嫌犯相关信息后,崇祯命令南廷所辖各地都开始盘查过往人员,本地人其次,主要是北方来的人、

    尽管电报只能描述嫌犯的身份信息以及身高、体重、大致相貌等等,但也可以为抓捕提供一定的线索。

    很快,北廷就派人带来了一堆嫌犯的相片还有通缉令。

    南都的印刷厂也开始赶制,因为事关价值一千万银币的悬赏。

    北廷的厂卫根据嫌犯的行踪,大致猜测其极有可能窜入南直隶。

    因为北直隶的所有陆路关隘已经全部关闭,短时间内不会对出关的明人开放。

    檬古人是可以通行的,但每个部落的入关人员都是有登记的。

    所有部落酋长都眼巴巴地盼着嫌犯跑到自己的地盘上,好领取巨额赏银呢!

    他们跟成车的钱肯定没仇,跟着昊菁皇帝又过上了躺赢的生活。

    能够缉拿凶手,为昊菁皇帝报仇,还能赚到一笔大笔,一个个都乐不得的。

    只要北边没动静,那嫌犯多半就不会从那边出逃了。

    从山海关出逃就更不可能了,直至现在还没有对关内人开关。

    在嫌犯背后没有权势通天之人或者巨富的帮助下,守军是不可能放着赏银不赚而放走嫌犯的。

    厂卫怀疑嫌犯要么跑到了南方,要么是躲在北方的某个山沟里躲起来了。

    但现在有了嫌犯的照片和指纹,只要其尚未逃离大明本土,总有机会将其绳之以法。

    前后耗时了十五天时间,崇祯总算是决定启程了,而且内侍与宫女们也才打包好了诸多家当。

    珠宝、古玩、字画倒是其次,主要是内帑的银子,这可是这些年来崇祯辛辛苦苦攒下的。

    刨去给缅王的那部分之外,就剩下大概六百多万两了,可是要随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