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新主力舰

    第1179章:新主力舰 (第2/3页)

    要是猎物逃跑,己方就要具备更一定的航速,至少不会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

    造航速低的战列舰就力有不殆了,那就只能走战巡的路子。

    某新皇心里理想的战巡就是能打又能跑的“金刚”级。

    但是现阶段,建造排水量三万吨,拥有四座双联装十四英寸主炮的铁甲舰,那就是在痴人说梦。

    努努力造个“富士”还是有可能的,但某新皇对只有四门主炮的玩意完全没兴趣。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前无畏舰基本都是这玩意。

    有四座双联装主炮的无畏舰得在侧舷安装两座炮塔,从在单向开火时浪费一座炮塔的火力。

    要么就只能建造将主炮全都布置在舰体中轴线的超无畏舰,但眼下大量的技术水准还远远达不到建造背负式炮塔的地步。

    某新皇看拥有一二级主炮的前无畏舰和两舷还有主炮的无畏舰都很难受,想建造超无畏舰,无奈技术门槛实在太高。

    要是在舰首和舰尾都安装两座双联装炮塔,还不是背负式的话,那就只能走一个路子了。

    譬如某时期重型巡洋舰舰首的三座炮塔模式,虽然不是背负式,但也照样可以开火。

    条件就是侧向射击,只要舰首与目标呈一定的夹角,位于后方的炮塔就能开火了。

    舰体选用“布吕歇尔”号装甲巡洋舰的壳子,原版标准排水量一万五千吨。

    没用英系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舰体的原因在于,前者舰体过胖,后者吨位过大。

    一百六十一米长、二十四米半宽的“布吕歇尔”,舰体长宽比很符合某新皇的审美标准。

    根本原因是本来蒸汽机方面就落后于原版,舰体再肥一些,那航速就很感人了……

    有了反舰导弹之后,大明铁甲舰发展路线都是大船扛小炮,这次也不例外。

    原版的十二门二百一十毫米重炮是肯定没有的,炮塔和炮弹节省下来的吨位都可以用来装煤!

    在航速很低的情况下,只有加大航程,才能找补回来。

    使用优势动力煤的话,保守估计以十节航速,预计该舰航程可达一万海里以上。

    这就足以抵达世界任何一处海岸了,在当地不加燃料再跑回来也差不多够用了。

    主炮用的是十二寸大号拿皇炮的PlusMax版舰炮,口径一百七十一毫米。

    虽然是后膛炮,但也是采用弹药分装模式。

    炮弹重约二十六公斤,药包重约二十四公斤。

    加起来正好一百斤,有效射程超过七公里,最大射程可达十公里。

    当然,这也是巧合,舰炮研发主要看工程师们的运气……

    口径之所以是一百七十一毫米,就是因为当初一起研发的其他口径主炮都失败了!

    只有这个口径的新炮算是成功了,而且还实现了稳定量产,故而只能用这个!

    在无法大幅度提高精度的情况下,某新皇也不要求主炮打得太远。

    远距离开炮还无法命中,那便是口头恫吓,也就是放狠话了……

    一万五千吨的战舰搭载不到二百毫米的主炮,貌似有些奇葩。

    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舰炮是现成的,试验舰最早也得在十年后下水。

    届时科学院应该能造出口径达到二百毫米以上的主炮了,到时候现往上安装就行了。

    新下水的四级铁甲舰便安装了这种新式大口径后膛炮,在射速和威力方面都超过了原先的设计。

    根据与薄珏和孙云球的商量,第八批次的造舰计划将在天津建造所有大型战舰。

    天津造船厂负责建造八艘俾斯麦、八艘定远、两艘定远补给舰、两艘定远医疗舰。

    登州造船厂只负责建造两种铁甲舰,即十艘吉野与十艘来远。

    南都造船厂的实力最弱,就负责八艘致远的建造。

    有人买就出口,没人买就自用。

    福建造船厂归郑芝龙所有,这次悉数开工吉野,准备建造八艘,用来远洋作战。

    按照老规矩,郑芝龙仍然采购了俾斯麦与定远各四艘。

    既然以后搬到了南非,而且自己还能多活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