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军事研究

    第1183章:军事研究 (第2/3页)

    但郑芝龙在看过实弹射击之后,一次便预订了五百挺,加上配套子弹和零部件,还保留了下次的优先采购权。

    只要步兵有了一堆这玩意,配合佛郎机、虎蹲炮、步枪、手榴弹,那真是甚子敌骑都不怕饿了,敢冲过来就是送死。

    较于以海战为主的郑氏,昊菁皇帝的王师的需求量更大。

    光是步兵和车辆,估计采购量不会低于两千挺。

    加上据点和舰艇的话,可能高达五千挺,甚至更多。

    不过在机枪问世之前,草原各部落就已经被大明王师打得能歌善舞了……

    在昊菁皇帝当场施射,没有发生问题之后,这款机枪便算是验收合格了。

    虽说只有象征意义,但属于必不可少的环节。

    比起后世同类武器,昊菁二十八年诞生的这款机枪已经等同于需要被保护的大熊猫了。

    可毕竟是造出来了,能够给步兵提供相对持续的火力输出。

    性能提升是以后的事情了,反正先给狗腿子们装备上再说。

    等用得差不多了,再打包卖给张献忠去换兽皮,顺便让他用机枪“啪啪”敌军团伙……

    不光是机枪,其他武器也是如此,总的来说,大明王师用的先进武器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因为有吃进的下家。

    兵部早已得到许可,将缴获和淘汰下来的武器全部卖了换钱,用来采购新式武器。

    二手货的优点就是价格实惠,而且量大管饱。

    只要对方能拿出钱或者等价物,郑氏船队便可以送货上门。

    以后二十年之内,除迫击炮之外,大明王师装备的火炮就三款,小佛郎机、前装式青铜拿皇炮,以及其放大版后膛款171口径的重炮。

    步兵枪械也将实现更新换代,一线作战部队一律使用弹匣式或者左轮步枪,加上左轮短铳,机枪即将列装。

    二线及各地的守备部队才会装备燧发枪,但在十年之内,也会逐步实现换装。

    老旧火绳枪已经全部被淘汰,要么以批发价出口给海外客户,要么送给了北上开荒的百姓。

    为了鼓励前往鲜卑利亚开荒的百姓,昊菁皇帝在看过兵部的库存之后,决定除了土地之外,只要一家人口达到十人,便可以得到一支火绳枪。

    当然,也可以选择包括弓弩在内的冷兵器,这对在遍地野兽的鲜卑利亚自保是很重要且有必要的。

    火绳枪数量有限,自然是先到先得,冷兵器随便挑,只要移珉喜欢,哪怕挑一把战斧都可以。

    原先科学院的车辆方面由宋应星的两个儿子,即长子宋士慧与次子宋士意来负责。

    老宋头都八十多岁了,其早出生的两个儿子的岁数自然也不小了。

    但这下家主又活蹦乱跳起来,让长子与次子安心下来,可以继续带着项目组的晚辈们工作了。

    不过鉴于其岁数,昊菁皇帝也没打算再让这哥俩继续给自己当牛做马好些年。

    毕竟宋家第三代,譬如长孙宋为科(宋士慧长子)、次孙宋为技(宋士意长子)等人已经成为项目组里的骨干力量了。

    只不过这俩小老头并不打算回家侍奉年迈的父亲,因为父亲又回到了科学院上班,还可以上朝了……

    更何况此番又从皇帝手里得到了履带式车辆的结构图,对老哥俩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之前科学院不是没研究过类似的传动结构,但是由于其内部构造过于复杂,远超自行车,以至于一直均处于摸索阶段。

    这下有了详细图纸,可就事半功倍了,哥俩有信心带着后生们在十年之内造出大明第一辆履带式车辆,甚至履带式坦克。

    飞机项目组是由酷爱天文的孙云球来亲自负责的,尴尬的是,进度也是相对来说比较慢的。

    到目前为止,造出来的双翼式飞机一次只能飞行大概一里地左右。

    再远的话,那就完全看飞行员的人品了……

    归根结底就是蒸汽机重量过大,导致飞机升力不足。

    使用初代内燃机之后,倒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然而由于初代内燃机与初代蒸汽机的脾气都很大,故而使得飞行距离并未提升多少。

    以前是烧煤爆缸,如今是烧油爆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