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冻土战场

    第1192章:冻土战场 (第3/3页)

不熟悉,故而这个冒险而又大胆的办法还是很有希望成功的。

    为了将南下的敌军一锅端掉,多尔衮决定将伏击圈扩大一些,如此便容易埋伏更多的兵马了。

    哪怕位于伏击圈中心位置的汉军被对方发现了也不要紧,他们就是用来吸引罗刹人注意力的。

    真正的杀招是向猎物侧翼迂回的两路人马!

    左翼博洛、岳乐、辉兰带队,右翼由鳌拜与尼堪率领,不怕圈子绕得大,只要能将敌军的队尾给兜住便可,那就等于切断了其退路了。

    战前部署是一回事,交锋时便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俄军负责包抄的两翼发现自己正在被包抄时,便立刻决定改变战术,先击退外层的敌人,防止自己被对方包围。

    现在对俄军来说,反应慢一步的话,包围敌军的计划就变成了己方的突围行动了。

    “该死的,命令步兵原地列阵,炮兵立刻靠前部署,给我杀退那些黄皮猴子!”

    当普罗佐罗夫斯基看到远方天空不断升腾而起的烟花之后,他便立刻意识到自己失算了,这可能是敌人的诡计。

    步兵的撤退速度不可能比骑兵快,在敌军骑兵没有遭到重创之前,己方步兵是不可能从容撤出战场的。

    只能命令步兵和炮兵原地防御,不能给敌军骑兵部队向己方快速突击的机会。

    尽管普罗佐罗夫斯基的战功没有舍因那么卓著,但也是会打仗的,不至于见势不妙就开溜。

    问题在于,他在战略上是轻敌的,导致在情报上比较疏忽,并未计算双方的兵力对比与实际战斗力。

    而前去包抄的三路俄军骑兵,有两路反而被清军给包抄了。

    左右两翼各五千俄军骑兵部队,均遭到了大约两万五千清军骑兵的猛烈进攻。

    而中路负责突击对方骑兵的俄军并未迅速得手,在冲锋时遭到了清军的炮火覆盖。

    躲在山坡和土丘后面的清军炮队利用迫击炮与佛郎机,对抵近的俄军骑兵大开杀戒。

    他们这招就是跟蛮明学的,现在总算是从罗刹兵身上找补回来一些了。

    先用一部分兵力做诱饵,等敌军冲过来,便可用炮火予以阻击。

    待其锐气被消灭过半之后,再派出己方骑兵进行反突击,便可收到奇效了。

    冰天雪地的战场,在炮火纷飞之下,很快便被从人和马体内喷射出来的鲜血所染红。

    即便如此,双方仍旧在忘乎所以地拼命厮杀。

    清军志在聚歼猎物,俄军则在拼死抵抗。

    不同点在于,普罗佐罗夫斯基投入一线的作战部队只有那一万五千骑兵。

    只要多尔衮不派兵进攻其步兵方阵,那么近两万步兵其实就沦为了现场观众。

    俄军重炮进行远距离射击倒是可以,但双方混战在一起,精度极低不说,还容易误伤己方骑兵。

    清军兵力近十五万,而且以骑兵为主,这便意味着前期可以投入的兵力能够达到对方的六七倍以上。

    俄军的对手并不急于冲锋,而是先用弓箭与火枪进行齐射,然后再山呼海啸一般冲杀过来。

    这个战术使得本就在兵力上处于劣势的俄军遭到了大量减员打击,在战场上变得更加被动

    左右两翼的一万俄军骑兵仅仅坚持了不到半小时,便被清军消灭了七八成人马,余下只能仓惶跑路。

    中路俄军的情况也没好多少,丢下约三千尸体与伤兵,便本能地拨马就逃了。

    普罗佐罗夫斯基用望远镜看到了相应的情况,除了破口大骂之外也无可奈何。

    看到己方在重创了三路俄军骑兵,使猎物丧失对己方的突击能力之后。

    多尔衮命令各部徐徐压上,避免冲阵,让重炮先行消耗对方的炮队与步兵。

    当年大清王师便是用这招来消灭驰援大凌河城的蛮明军队的,时过境迁,在西方世界居然也用上了。

    普罗佐罗夫斯基看到黄皮猴子的炮火异常猛烈,手下的士兵接连倒下,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

    最终只能下令向北突围,然后在残余骑兵与卫队的保护下,自顾自地先行开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