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照抄作业

    第1226章:照抄作业 (第2/3页)

 眼下至少在法国本土,各方面命令的实施难度已经大大小于此前了。

    柯尔贝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能够让国王陛下实施第二次经济发展计划。

    上次的效果就是让法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强国,柯尔贝觉得这次可以让法国巩固世界第二的位置。

    世界第二的名词很难堪?

    柯尔贝并不这么认为,相反,这是一个极其辉煌的成就。

    哪怕在查理曼大帝时期,法国的国力也仅仅是世界第三而已。

    第二在中东,第一仍旧是在东方世界。

    毫无疑问,现在的排名比以前进步了一名。

    名次越靠前,进步的难度就越大,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世界第一不但是法国的盟友,还跟自身的差距非常之大。

    所以对法国自身来说,当务之急不是追赶第一,而是防止自己变成第三!

    在返程的时候,柯尔贝决定按照事先定好的计划,去伊斯坦布尔看一看。

    相比法国的邻居荷兰,柯尔贝认为奥斯曼在得到明帝国的大力支持后,发展速度会更快,而且其本身的国力就很是雄厚,这就很可怕了。

    尽管法国与奥斯曼也保持着友好关系,但双方的距离很近,只隔着半个地中海。

    尤其是在法国获得那不勒斯以及西西里岛之后,距离就被缩短了一多半。

    探明潜在竞争对手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不亲眼看一下,柯尔贝是不放心的。

    法国是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奥斯曼是世界第三,中东第一。

    柯尔贝还获悉,明帝国皇帝公开宣称奥斯曼帝国的石油储量为世界第一。

    地下埋着超过三千亿桶石油,这个数额简直让路易十四感到没有食欲!

    一桶能净赚一个银币的话,那总额便是三千亿银币之巨!

    挖一千年,平均每年还能到手三亿银币!

    相当于法国七八年的财务收入!

    现在倒是没有这么高,可以后就难以估量了。

    柯尔贝看到过一艘接一艘悬挂着星月旗帜的奥斯曼运油船。抵达明帝国的诸多港口。

    从南方的厦门,一直到北方的天津,无不例外。

    起初柯尔贝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认为明帝国自己也有油田,完全没必要从奥斯曼进口石油。

    等在参观过明帝国的重工厂之后,加上图尔维尔的猜测,柯尔贝便明白过来了。

    图尔维尔也看到过飞机试飞,这种使用燃油的飞行器,其发动与起飞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飞艇。

    更可怕的是,如果明帝国将发动机安装到坦克上,只需要三五分钟,坦克就能启动了。

    而安装了蒸汽机的坦克,要想挪动笨拙的躯体,至少要半小时的时间。

    还有最可怕的,那就是将这种发动机大型化,变成铁甲舰的动力。

    法国海军装备的蒸汽铁甲舰需要热身一小时才能驶出锚地,明军的新式铁甲舰半小时内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种在性能上的差距就是代差了,犹如前膛炮和后膛炮的差距一样大。

    法国兵工厂也在研究后膛炮,只是技术不过关,导致报废率超高,使得后膛炮的制造成本难以控制,短时间内装备部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明帝国制造的铜炮的射速已经很快了,极限射度可以达到每分钟两发,匀速射击也能达到一分钟开火一次。

    后膛炮的射速基本能在每分钟三四次左右,这种投射火力,不论是陆战还是海战,都会对敌方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

    如果短期内不跟明帝国开战的话,对后膛炮的研究就无需着急了。

    当务之急是加速工业化进程,避免被明帝国甩开的同时,与已经启动工业化进程的奥斯曼保持一定距离,不能被后者反超了。

    柯尔贝已经想出了大致的对策,一方面是建议国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譬如铁路、港口、园区、城内住宅等等。

    另一方面是鼓励商人开办各类工厂,创造就业岗位,加速城镇化,尤其是开办重工厂,要在税费方面予以一定的优惠。

    在轻工业方面,柯尔贝倒是不太担心,除了茶叶、丝绸、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