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汽车上路

    第1241章:汽车上路 (第3/3页)

    长三角的一些官员总是抱怨海运不能覆盖武进、无锡、长洲三地,而当地又没有铁路作为补充。

    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之后,便可以利用水陆优势,将长三角最为富庶地区的经济整体拉拢起来了。

    同期开建的高速公路就这两条,多了朝廷也没钱应对。

    两条高速公路都采用双向十车道,八条行车道与两条辅助车道的设计。

    车道如此多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汽车发动机不靠谱,经常抛锚……

    即便如此,也没有让燃油汽车出现滞销的情况,反而是雪片般的订单从四面八方飞来。

    光是从海外便获得了二十五万辆以上的订单,新印加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各下了十万辆订单。

    波洛认为卡车对开采硝石与铜矿石非常有效,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挖矿效率,恨不得让矿工每人都开一辆卡车。

    从玻利维亚开采出来的石油,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输油管线运抵沿海矿区,在当地炼化之后,便可为卡车提供动力了。

    易卜拉欣比波洛更喜欢这种烧油的机动车,因为自己的领地下面都是石油,等于只掏钱买车就行了,燃油可以随便用。

    郑芝龙下了五万辆卡车订单,南非有油田,但规模根本无法与中东或委内瑞拉相比,最多只能实现自给自足罢了。

    路易十四得益于委内瑞拉的巨型油田,开出一万辆订单的同时,还想获得整车与发动机的制造技术。

    但目前,昊菁皇帝只打算出售整车,而且工厂的产能也很有限,每年只能下线七万辆卡车而已。

    不是整车很难攒,而是发动机的质量很难保证,跟当初制造左轮的转膛如出一辙,一个不留神,整个发动机的气缸就废了。

    尽管已经实施了多年的标准化生产,然而大明汽车的质量仍然远逊于福特T型车,也就比奔驰大爷的初代款式好点有限。

    一般说来,发动机与司机有两个结果,要么发动机爆缸,要么司机运气爆棚……

    别说二十四小时耐力赛,就是平稳行驶十二小时不发生故障,那都算是烧高香了。

    想要让发动机不容易生气,就得让汽车一直维持低速,通常限速在每小时二十千米。

    这时速跟起码差不多,但比骑马舒服得多,毕竟马背上很难安上沙发。

    大明豪华轿车比福特T型车好的地方就在于舒适度,直接上了沙发。

    前排是两个单人沙发,后排是一个双人沙发,而且都有靠枕,让乘客非常舒服。

    顾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后排也是两个单人沙发的款式。

    只要兜里有足够的银币,连车体与沙发的颜色都可以随便选。

    也难怪有的车主自嘲说,汽车没故障的时候,老子买的是汽车。

    汽车有故障的时候,老子买的就是沙发了!

    除了酷爱驾驶与修车的车主之外,绝大部分车主都有专职司机,兼职修理工。

    车主只需要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杂志就行了,也不用担心被雨水淋湿,汽车都有封闭式顶篷。

    在北都城内,由于维修点遍地都是,广告随处可见。

    只要在附近打个电话,一刻钟之内就能有人来抢修车辆。

    为什么有这么多维修点?

    原因很简单,为了照顾因伤因病退伍的老兵!

    那些重伤老兵不能干这种事,情况没那么严重,以及正常退伍的老兵,就可以做这份差事了。

    族皇陛下让兵部对其进行免费培训,结业之后办法相关认证资格证书,就可以持证上岗,名正言顺地赚钱养家了。

    北都的整个汽车产业养活了上万退伍和伤残军人,而且昊菁皇帝可以保证他们从事这个刚当,比北都工人的平均工资要高。

    包括造车、卖车、修车、洗车、日常养护等环节,主要由他们来完成,这也可以保证一定的效率,发现问题也能及时上报。

    有了退伍军人与从事汽车刚当的双重加持,即使是贫苦出身之人,也会吃穿不愁,还能赚到一个老婆。

    普通百姓认可士兵,大户人家认可军官。

    这就是昊菁皇帝努力的结果,改变了此前大家对行伍之人的糟糕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