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鲸鱼上钩

    第1277章:鲸鱼上钩 (第1/3页)

    在正式开打之前,还有一件要紧事,那就是发行总额为两亿银币的国债。

    由于法国与奥斯曼均为明帝国的盟友,明帝国不方便公开表明倾向性的态度。

    然而鉴于与路易十四多年来保持的私人关系,昊菁皇帝决定自掏腰包。

    购买高达五千万银币的法国国债,用来表示对欧皇的鼎力支持。

    这给了路易十四莫大的鼓励,因为对方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

    三年内开始还款即可,每年仅需偿还百分之十,总利息仅为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说,向明帝国借贷五千万银币,到期仅需连本带利偿还六千万即可。

    年息低至百分之二,这算是证明了双皇之间的私人友谊在关键时刻还是很靠谱的……

    即便如此,路易十四也不打算还钱,而是计划用俘虏来充抵借款。

    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五千万银币便通过铁路运抵波罗堡。

    柯尔贝亲自带着舰队前去查验,当面核实无误后装船运回法国本土。

    路易十四见到成箱子的银币真的出现在自己眼前之后,感觉极其亢奋。

    这就等于得到了支撑五十万大军作战的一年的军饷,自己再让柯尔贝筹措一年的,基本上就够用了。

    按照法国高层的预期,发生在中欧地区的决战耗时也就在半年到两年之间,时间不会太长。

    是役打地就是决定欧洲命运与未来的决战,不会拖拖拉拉地进行。

    法军将出动至少三十万主力与二十万预备役部队,基本上都是精锐。

    由久经沙场的蒂雷纳元帅全权负责,几位在明帝国学习过的元帅辅佐蒂雷纳。

    动用超过五千辆蒸汽坦克、一千门重炮、五百架飞机,进行地毯式平推进攻。

    从整个计划与己方的准备来看, 路易十四并不认为有明显的漏洞。

    要说缺陷, 也是在利奥波德那边。

    法国如果能够早接入中欧战争十年的话,神圣罗马帝国与波立的联军或许还没这么烂。

    利奥波德大概能纠集约五十万人,索别斯基可以凑出十万。

    兵力看着倒是不少,但质量完全无法与法军相提并论。

    蒂雷纳元帅认为他们缺少重武器, 还没经过严格训练, 无法确保战场的纪律,实际上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六十万人的战斗力, 也就相当于十万法军而已。

    摊上这种盟友, 路易十四只能自认倒霉。

    丹麦早就被瑞典打残了,此前派出数万人参加了利奥波德的反攻行动。

    结果被清军骑兵打得溃不成军, 累计派出的十万人, 最后只有两万左右得以回家。

    荷兰已经明确表示会遵守军事同盟条约,不会派兵南下参战,瑞典的反应亦是如此。

    碍于欧皇的面子,跟丹麦一样, 两国均无偿支援了五百门火炮、两万支燧发枪、十万颗手榴弹。

    在得到了这三笔援助, 加上法国的那份之后, 利奥波德麾下的人马才得以焕然一新, 否则都不具备多少战斗力。

    对于这个糟烂盟友, 蒂雷纳额外向路易十四提出了一个要求, 那就是希望皇帝陛下向利奥波德建议。

    哪怕联军在战场上发生溃败, 也不要向法军这边跑, 不然会冲垮法军。

    在特殊时刻, 为了确保自身安全,蒂雷纳就得下令部队向盟友的残兵败将开火了。

    你们就算是被击败了, 爱跑哪去就去哪!

    总之不能往自己这边跑,不然休怪自己对你们不客气!

    蒂雷纳参加过昊菁皇帝的数次北伐行动, 深知溃兵部队给己方带来的危害。

    当年联军出关与鞑靼人作战时,也是以方阵御敌。

    任何一个方阵的将领没有得到上面的命令, 都不得营救临近的方阵,以免被溃兵所殃及。

    现在不是当年了, 可鞑靼骑兵集群在野外仍然具有极其强大的突击能力。

    想让敌人的骑兵集群失去突击能力, 前提是己方装备足够多的机枪与速射炮。

    明军单兵都是弹匣式步枪与机枪,能够保证在所有方向上输出强大的火力。

    哪怕没有多少坦克与重炮支援,也能抵挡住数量三四倍于己方的敌骑突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