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章:波立灭亡

    第1286章:波立灭亡 (第1/3页)

    随着春季之后遭到重创的清军逐步退出德意志南部地区,盟军也趁势大举收复失地,并将对方完全逐出奥地利。

    到一六九六年夏,利奥波德算是基本恢复了原来神圣罗马帝国与哈布斯堡家族的边界,不过匈牙利除外。

    对于匈牙利,蒂雷纳表示近期法军太过疲劳,需要得到休整,如果对方想带着联军去进攻匈牙利,也可以理解。

    但最好不要急于求成,因为此前对付清军已经消耗了骑兵与空军的太多的精力,而奥军并不比清军容易对付。

    假设联军在进攻布达佩斯之际,清军又包抄了联军,那就等于是在腹背受敌了,获胜的几率也就微乎其微了。

    利奥波德表面上答应了蒂雷纳,暂时不再考虑收复匈牙利的事情,实际上则是写信给路易十四,希望蒂雷纳的上司能够改变这位元帅的想法。

    要是可以的话,最好能用更加富有进取心的阿尔芒来顶替谨小慎微的蒂雷纳,毕竟年纪越大就越是胆小。

    在信中,利奥波德将眼下中欧局势描绘成一片大好,含沙射影地指出蒂雷纳实在贻误战机……

    对此,刚刚收到蒂雷纳的报告的路易十四只能参考柯尔贝提出的看法。

    柯尔贝与蒂雷纳都是持相对保守观点的,都不认为扩大战争规模是个好主意。

    经过这么多年的对外扩张以及参加全球军备竞赛,此前黎塞留与马萨林两任首相攒下的钱已经被花的差不多了。

    海外属地除了非洲西部与部分印度之外,法国已经没有其他地盘了。

    此前倒是得到了不少欧洲的土地,但还是需要几十年的消化。

    最重要的是利奥波德与索别斯基都已经变成穷鬼了,出兵帮助他们就等于是在扶贫。

    法国哪有那么多钱,来年年帮助这样的穷朋友?

    路易十四尽管很希望获得此前利奥波德承诺的土地,但也知道国库的钱在流水般的花出去。

    最多到后年,法国国库就见底了。

    即使是这两年,也是在勉强支撑。

    法国倒是不缺农产品,但这玩意无法出口变成钱。

    明帝国也是产粮大国,并不需要法国的农产品,连罐头都不会买。

    法国唯一的海外资金来源就是明帝国皇帝,此前对方购买的价值五千万银币的法国国债。

    从眼下这个状况来看,事先约好的三年开始还款是肯定要延期了,而且还可能伸手再借五千万。

    一亿银币的债务对法国来说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除非能立刻去非洲抓四五百万奴隶来充抵欠债。

    柯尔贝估计如果要打败清军与奥军,需要向明帝国借贷至少两亿银币,理想的话,那就上三亿了。

    这只是他的单方面想法,因为明帝国皇帝不是法国人,也清楚法国的还款能力,怎么可能答应不断购买巨额的法国国债呢?

    法国借钱的金额越高,还款能力就会变得越低,最终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

    路易十四不得不为法国的未来考虑,不能为了那两个朋友,把法国先毁灭掉。

    给利奥波德的回信也很委婉,法国东南大区,即挨着威尼斯的那块也遭到了清军的洗劫,损失惨重。

    迫使他必须抽调兵力南下增强该地区的守备力量,近期对利奥波德的请求是爱莫能助了……

    路易十四说的基本都是事实,整个亚平宁半岛都被清军给打烂了。

    虽说各地武装加起来消灭了大概十万左右的清军,但已经无法弥补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连一直不愿意扩充武力的罗马都在大肆采购飞机、坦克、机枪等武器,可想而知清军对当地的破坏力有多严重了。

    比起欧洲大陆,亚平宁半岛的经济与珉生更加脆弱,已经承受不起第二次兵力相当的大规模入侵了。

    当作为安全地带的瑞士都已经变成了战场,说明这场战争已经愈演愈烈了。

    瑞士已经动员了三万骑兵和三十万步兵,但也只能拥有自保的能力。

    蒂雷纳警告说,未来可能连荷兰和丹麦都将遭到清军的入侵。

    同时建议法军优先保护荷兰、瑞士、威尼斯这样的盟友,当利奥波德与索别斯基放在次要位置。

    前三者相对弱小,且本土尚未被打烂,拯救起来是比较容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