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章:三核为一

    第1490章:三核为一 (第2/3页)

则上升到惊世骇俗的二十六亿元,而且没算舰载机。

    大明帝国在一八零零的财务收入净值csj为七千三百五十一亿元,军费占一成,也就是约七百三十亿元。

    海军分到两百二十四亿元,留给造舰经费约为六十亿元,就算是复合式增长,八年不过六百亿。

    四艘航母的采购成本为一百零四亿元,舰载机二十三亿元,十六艘神盾舰为八十亿元。

    两艘攻击型核潜艇合计四十亿元,两艘战略核潜艇为八十亿元。

    光这四款主力作战舰艇就占了造舰总预算的一半以上,加上一些排水量在七千吨以下的驱逐舰、护卫舰、常规动力型潜艇,总额就超过了四百亿元。

    这还没考虑未来通货膨胀可能带来的影响,不然只能把排水量较的舰艇砍掉一些才能确保造舰计划顺利进校

    若是届时核潜艇的造价没有飙升,昊菁皇帝就打算在第二十六批次开工十艘甚至更多数量的核潜艇。

    自此之前,大明帝国的核打击力量还是以陆基为主,空基作为辅助,海基用来锦上添花。

    目前的倒是不着急采购核载具,因为陆基的发射井便宜,维护费也低于轰炸机与核潜艇。

    更重要的是,根据大明特工在其他国家的打探,目前其他国家还没摸到这个行业的门。

    朱慈烺估计以各国现有的国力与军费开支,维持常规武器库就花的差不多了。

    再增加核武器,除非真的发现数万吨储量的金矿了……

    即使大明特工没找到对方已经开始运转的浓缩铀工厂,他们能攒出来第一枚函也得再二三十年之后。

    届时大明帝国的核打击能力还会上一个新台阶,估计已经没有五万吨当量以下的函头了,或者升级到了氢弹。

    只要不断提高导弹命中目标的精度,那么就间接提高了函头的当量。

    如何提高精度么?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军用人造卫星大致有四大类——气象、侦察、通讯、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就是由一枚枚导航卫星构成的太空网络系统,可以提供定位仪的实时坐标。

    原版前期发射了三十二枚卫星,后期达到七十七颗,成为了世界上最着名且使用者最多的定位系统。

    大明帝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了三百枚卫星,分三批发射升空。

    由于技术不如原版,所以采用了一万公里的轨道,数量就要比原版更多。

    目前已经发射升空了五十颗,余下部分将于二十年之内全部部署完毕。

    所使用的运载工具就是“七仙女”系列运载火箭,前期原型为“钻石”号,后期原型为“阿丽亚娜”系粒

    “钻石”号就是德国v-2弹道导弹的衍生品,大明研发的“北风”弹道导弹也是v-2的衍生品,所以可以将二者看做远房亲戚。

    现在已经研制成功的“七仙女”-5就是“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由于燃料与材料方面都不如原版,所以近地轨道与同步轨道的只能达到原型的不到一半,也就是十吨与五吨。

    但这基本上也够用了,等到升级了燃料技术,还能向大明的太空站输送建筑材料。

    先登月重要,还是先组建太空站重要?

    朱慈烺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因为登月之后的情况,自己已经基本知道了。

    就算自己不是登月的宇航员,也能了解个大概,反正是肯定没有广寒宫和嫦娥的。

    至于下面强烈要求登月的呼声,早就告诉他们了,太空站是登月的第二步。

    等建好太空站之后,才能迈出第三步,也就是向月球发射火箭。

    科学院的计划是用五十年时间组建好太空站,并且用航飞机向太空站运载足够的燃料。

    然后让太空站作为备份和保险,确保登月计划出现差池的时候,也就是登月火箭出现燃料不足或故障之际,好对其进行救援。

    目前的“七仙女”-5号运载火箭并不能让朱慈烺放心,因为爆炸过两次,登月这样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