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章:拼光一切

    第1541章:拼光一切 (第2/3页)

易卜拉辛照抄朱慈烺的作业。

    包括后世的半个苏丹、南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

    原本这里要么是畜牧去,要么是不毛之地,经济价值不值一提。

    然而等到发现了石油,且海产品加工业兴盛起来之后,这个地方就成了易卜拉辛的小金库了。

    凭借此地,易卜拉辛就可以供养起庞大的家族了,完全不需要从国库掏钱了。

    家族控制着当地包括石化、冶金、畜牧、水产、农业、电力、供水等诸多领域,酒店、赌场、医院等日进斗金的地方就更不用多说了。

    不想走上仕途或者从军的子嗣,都可以去东非生活,起码可以衣食无忧。

    如若在当地还敢惹是生非,小事的话,可以贬去环境更糟糕的北非。

    犯下死罪就可以自行了断了,下不去手的话,某苏丹会派人帮他的……

    由于此前俄军在这块土地上横行无忌,导致直属地至今还在恢复生产之中。

    现在埃及又出了这档子事情,让易卜拉辛自然非常希望尽快收复失地。

    比其波洛的一个礼包,掌握着四个礼包的易卜拉辛当然较为满意。

    可是印加帝国的叛乱很快就被弹压下去了,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反过来,奥斯曼帝国先是欧洲部分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好不容易才扑灭。

    中东和北非部分又先后闹腾起来了,让易卜拉辛有些顾此失彼。

    就算事后可以获得一到两个礼包的补偿,由此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在短时间内也是难以填上窟窿的。

    按照战前的各国财务收入总值排名,前六顺序应该是明帝国、奥斯曼帝国、新印加帝国、法兰西帝国、闽国、荷兰王国。

    这次全球大叛乱之后,排名就要发生变化了,易卜拉辛估计应该是明帝国、新印加帝国、奥斯曼帝国、闽国、法兰西帝国、荷兰王国……

    霸主是雷打不动的明帝国,短期内,印加帝国应该会超越奥斯曼帝国,成为世界第二。

    但凭借四个礼包对一个礼包的优势,易卜拉辛有信心在战后十年之内重夺次席位置。

    闽国之所以能上升到第四,就是因为该国是在老朋友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郑成功不但是老朋友的门徒,而且还获得了一个礼包。

    这就意味着闽国对法国与荷兰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军事装备方面。

    作为亲身体验者,易卜拉辛深知礼包对军事现代化的巨大促进作用。

    几乎可以用飞速来形容也不为过,更何况闽国三面环海,北方也没有宿敌。

    这非常利于其本国的经济发展,假以时日,将会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竞争对手。

    不过只要自己继续控制着北非、东非、中东这三大块产油区,那么奥斯曼帝国仍旧会立于不败之地。

    波洛控制着全球最大的矿区,自己控制着全球最大的油田区域,这算是遥相呼应了……

    为了确保尽快收复埃及,打通油料运输线,奥军的北上作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五军包括一个装甲旅、两个机械化旅、两个摩托化旅,这次负责北上就是三个重装旅。

    装甲旅拥有三百六十辆「虎」-4型(原型豹II)主战坦克,以及同样数量的「狼」式履带步兵战车。

    机械化步兵旅只装备了一百二十辆主站坦克和三百六十辆步兵战车,不过火炮与火箭炮的数量有所增加。

    所有先进装备都是从明帝国采购的整车,然后引进技术,在奥斯曼帝国的本土兵工厂进行组装,最后消化全套技术。

    对于不差钱的买家来说,直接采购整车是最能保证武器装备质量的方式,缺点就是贵而已。

    但对易卜拉辛这种土豪来说,贵就是性能出色,只要能用成船的石油或者成品油来换购,那就算不上缺点。

    光是「虎」-4型主战坦克,易卜拉辛就向老朋友订购了五千辆整车,还购买了相关技术,已经开始在奥斯曼本土工厂组装了。

    在看到K2型主战坦克在伊斯坦布尔附近的训练场的精彩表演之后,眼馋不已的易卜拉辛又订购了一千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