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章:拼光一切

    第1541章:拼光一切 (第3/3页)

   哪怕这种问世没多久的坦克的单价非常昂贵,达到「虎」-4的三倍之多。

    易卜拉辛手里也有-95「堕落者」主战坦克、-84主战坦克、TR-125主战坦克这三款T-72的改进型。

    最初这三个玩意让易卜拉辛大喜过望,认为它们的作战性能非常优异,起码可以与「虎」-4型主战坦克持平。

    然后就被派到了阿勒颇战场,再然后……

    就被「梅卡瓦」打得屁滚尿流了!

    「梅卡瓦」拥有炮射导弹,本身射程上就比奥军装备的新式坦克射程远得多。

    其次,双方在夜视仪与热成像仪上的差距更大,奥军在这方面完全是在别动挨打。

    不是T-72的东南欧改进型没有夜视与热成像功能,而是这两种仪器完全是近视眼。

    「梅卡瓦」能看两千米远,火炮就能打两千米远。

    T-72的东南欧改进型只能看一千米远,火炮就算能打两千米也白扯……

    奥军能取得开塞利大捷,击退以军的进攻,完全就是仗着人多势众,前仆后继。

    实事求是的说,奥军在开塞利地区的作战行动,堪称损兵折将的典范之作。

    召唤出来的匈牙利士兵、克罗地亚士兵、塞尔维亚士兵、罗马尼亚士兵,加上做为主力的本土人,还有征调来的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保加尔人、鞑靼人、车臣人……

    在协同上就有不小的困难,而且召唤出来的武器装备与奥军已经列装的型号完全不兼容,实际指挥简直可以用乱炖来兄容。

    作战思路就是利用人海优势先莽一波,没打赢的话,等到撤退下来的军队集结完毕,找个机会再莽一波。

    这便是因为多个礼包与奥斯曼帝国内部交织起来的问题,战时是这样,平时也是这样。

    而印加帝国则是以印加人为主体,白人主要负责畜牧,黑人主要负责采矿,管理起来非常容易。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战场上吃一些败仗,再损失一些技术兵器,也就不奇怪了。

    易卜拉辛此前已经将朱慈烺手里的库存主战坦克给买光了,然而仍然满足不了前线的需要。

    按照前线交战的激烈程度来衡量的话,大致每天都会消耗掉一个装甲旅的坦克与步兵战车。

    一年算下来,也就是损失主战坦克上十万辆了,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一般,但绝非夸张。

    以军别的不多,就是导弹多,而且防空导弹都可以用来反坦克。

    从开塞利到阿勒颇,奥

    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以军可以以少敌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认为自己遭受奥斯曼帝国欺压的库尔德人帮了大忙。

    东至两河流域,西达阿勒颇战场,到处都有库尔德士兵的影子,以色列就是他们的天然盟友。

    他们的诉求也很简单,那就是建立库尔德国,而且必须由明帝国与瑞典等中立国作为担保方。

    这是易卜拉辛完全不能容忍的事情,在自己家里裂土建国,别说库尔德人,就算是亲儿子都不行!

    一旦答应了库尔德人的条件,那么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都会自动去排队的!

    这么玩下去,别说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就算是圣城迟早都得丢了……

    现在易卜拉辛所能做的,就是不停的催促老朋友交付自己足够多的先进武器。

    恨不得整个明帝国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兵工厂,每天都可以交付己方成百上千的主战兵器。

    反正自己有的是石油资源,这方面堪称全世界头一号,完全不需要担心无力支付货款的问题。

    对于易卜拉辛的请求,朱慈烺一方面答应会让大明的兵工厂紧锣密鼓的生产武器装备,一方面则是联系自己的老朋友们。

    土豪有这方面的需求,谁不感兴趣呢?

    一手的或许没多少,二手的总归剩下不少吧?

    反之中东那边的战况空前激烈,再好的技术装备拉上去也就是一次性的玩意。

    现在最为高效的办法就是用庞大的数量优势去拼光那三个家伙手里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