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詹事主簿

    第54章 詹事主簿 (第2/3页)

    他有预感,到了合适的时间,李世民会通过一根线将他拉到历史的前台。他眼下要做的,就是等待时机,还有……

    保住那根线。

    想到这,王晊拿出了从魏征手里得来的铜鱼符,仔细端详起来。

    东宫的内奸,会不会就是李世民的那根线?

    应该是,即便不是,按照王晊的角色定位,也断然不会在玄武门之变只剩下一个月的时候做出不利于秦王的事情。

    太子和魏征要他铲除内奸,而他自己的立场,则要求他保护内奸。两条路看似冲突,然而在一个点上是共同的。

    那就是先找到内奸。

    他记得魏征说过,太子手下的将领薛万彻也在军中搜寻内奸,如果被铁杆太子党薛万彻查到线索,直接将秦王的密谋捅到李渊那,那说不准会发生什么改变历史的大事。

    找内奸,不管是忠于太子还是要忠于秦王,当务之急都是找内奸。

    -------------------------------------

    唐初百废待兴,宫殿楼宇大多在前隋基础上修缮,东宫也远没有后人想来那般富丽堂皇。

    除了太子办公议政的显德殿,东宫中最为重要的机构,要数仿照尚书省而建的詹事府。所谓太子詹事,按照《唐六典》的说法,乃是“统东宫三寺、十率府之政令,举其纲纪,而修其职务”。

    说白了,太子是小皇帝,詹事府就是太子的小政府。

    王晊追查内奸的脚步,就先从这东宫詹事府开始。

    詹事府的“一把手”,太子詹事裴矩已经是八十高龄的耄耋老人了。这位从北齐时代便在政坛展露头角的老臣,历经三朝而不倒,即便在武德四年才归顺大唐,却被李渊视为瑰宝。李建成也对他颇为恭敬,对谈论道都是执以师礼,从不敢真的让他操持庶务。尤其是武德八年,老裴矩又兼任了皇帝身边的检校侍中的职位,从太子属臣跃升为天子近臣,更少过问东宫事宜。而太子为了凸显对老裴矩的尊重,迟迟没有任命作为詹事副职的“少詹事”,由此,詹事府的庶务渐渐全都堆到了只有从七品上的赵弘智身上。

    对,就是那个教小王子们读《二子乘舟》的赵弘智。

    王晊迈进詹事府的时候,赵弘智正周旋于十几个文吏之间。

    “粮草的事情不要拖,太子说过多少遍,你们在这托上一分,前线的将士就要挨饿十天!告诉户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