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习俗

    第八百四十八章 习俗 (第3/3页)

学这玩意,都是奔着当官去的。

    而大楚帝国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对于历史系这种政治性质非常浓郁的学科,招生名额都是控制的非常严格的……为的就是确保每一个毕业生,最终都能顺利的进入大楚帝国的官员队伍里,不至于让这些人流落在外,然后成为祸害!

    因为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奔着当官去的,学的也是治世辅君之道,你不让他们当官……人家搞不好就造反给你看。

    都说寒窗苦读十余年,只为货于帝王家……你帝王家不要,人家可就另外捧一个帝王,或者干脆自己当皇帝了。

    幸运的是,大楚帝国知道这些人才的作用以及潜在的危害,所以控制的比较严格,偶尔有些年份,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不太好就业为此顺势加大官员的录取名额,但是总额也不算太多。

    大楚帝国的官员队伍,整体上还是随着人口规模逐步增长。

    而到了今天,官员以及军人,享受品级待遇,但是没有相应政治待遇的官办学校的老师,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的官办机构工作人员,再加上一些没有官身,但是给官方机构提供服务的普通合同类雇工,如车夫,厨子以及一些普通文职人员等。

    简单来说,所有依靠财政直接供养的人员,大概有个七百多万左右。

    嗯,这个数字,你不能简单的认为都是官员或公务员……官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包含了其他群体。

    比如军人就占据了两百万呢,然后教师以及医生也占据了相当多的一部分。

    当然了,即便如此,大楚帝国也达到了七八十人供养一个财政人员的程度,整体供养比例算是比较高的。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是大楚帝国的军队规模大……野战部队不说了,只说守备部队,大楚帝国里的任何一个县,都会有一个中队的丙等守备师,人数数十人到百余人不等。

    然后府、省城还会有更大规模的丙等守备部队,部分交通、险要地方,边疆地区,也会有更多的部队驻防。

    楚军的常备军队规模可是一直都不小呢。

    再者,官办学校的教师以及官办医疗机构的大夫以及护士们,这些全都是吃财政饭,这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字……

    搞普惠性的基础教育以及普惠性的医疗,一向来都是非常花钱的,而且是年年花钱,跟无底洞一样!

    然后大楚帝国施行的皇权下乡的强力统治措施……县下还设有镇,镇辖村,多出来了两级基层行政机构,虽然村里并没有派驻正式官员,只是让当地村民兼任村长,村税务官,村巡警,但是也要发放一定的补贴啊,不能让人白干不是。

    而为了皇权下乡,加强统治力度,这就多出来了大量的官员,导致统治成本提升了不少。

    所以也别以为古代王朝不愿意搞皇权下乡,实际上大部分不是不愿意,而是搞不起……古代生产力太低,供养不起这么多吃皇粮的人员。

    而没有足够的官吏,你搞什么皇权下乡啊!

    其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楚帝国采取的是官吏统一制,没有和传统王朝那样,官员和吏员分开……这导致了明面上的官员数量大幅度增加。

    传统王朝里,一个几万人的县,官员看似就只有几个,但实际上还有大量吃财政饭的‘吏’,还有更多明面上不拿钱,但实际上依旧靠民众供养的帮闲……

    这些帮闲收税养活和敲诈勒索养活,对于民众而言都是负担,没啥本质区别。

    这意味着,靠民众养活的统治群体,一个县加起来少则数十,多则数百……也很夸张的。

    所以,别说什么古代官员少,民众负担低!

    类似的还有什么古代的农业税,才百分之几,就觉得古代农民很潇洒,负担很低……大部分人估计不知道,古代农民要承担的除了税外,还要承担大量的赋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摊派,后两者才是绝对的大头。

    实际上,大楚帝国里的民众负担,才是华夏几千年来最低的!

    ‘统一农业税’,全面取消徭役,丁银,各种摊派,统一按照田亩数量征收农业税,千古未有……再加上士绅一体纳税,又没有学明朝那样搞什么皇庄,后续又施行了阶梯农业税,严厉打击大地主。

    这些措施搞下来,才让大楚帝国的农民们活了下来,并活的更好。

    再加上工商业的滂湃发展,良好的交通以及内部营商条件,使得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条腿一起走路,最终让大楚帝国崛起于世界的巅峰。

    而松江城,就是这个庞大帝国里,最耀眼的明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