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帝国优良传统:从不坑穷人

    第八百九十一章 帝国优良传统:从不坑穷人 (第3/3页)



    想要进正规一点的工厂,你都得有个小学学历,要不然人家不要你……

    如何实现普惠性基础教育?

    大楚帝国方面采取的措施也不多,一方面是加大财政投入,另外一方面尽可能的压缩教育成本。

    加大财政投入不用说,这事一直都在干,只是钱实在有限,但是全国那么大,平分下来各地方也分不了多少,同时大部分地区的地方财政如果实力不行的话,那么经费补贴就更少了。

    而压缩教育成本方面则是更重要一些,当然,这个压缩成本并不是说降低教师薪资……教师薪资本来也没多高,就是普通中等收入水平而已。

    降低工资也容易惹来麻烦……所以帝国高层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工资不降低,但是官办学校里的教师人数却控制的比较严格……

    总之,钱就是这么点,增加人数降低工资行不通,那么就只能是降低人数维持工资水平了。

    一个老师带六十个学生的班级,和一个老师带三十个学生的班级,两者的教师成本直接相差一倍呢,帝国的诸多官员们又不傻,肯定是一个个都选择搞大班教育制度啊。

    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赶……当然了,大班的教学质量肯定没小班的好。

    但是吧……有钱你可以去私立,没必要和穷学生们挤一块占用公立教育资源,这叫为富不仁,楚国的教育官员们看着你都觉得你碍眼……

    有钱你不去上私立,来官办小学干啥,抢普通老百姓的教育资源很好玩啊?

    官老爷不爽了,反手就给你一巴掌!

    私立学校里你要啥就有啥,你有钱甚至都可以自行请一群各科老师在家里教你,这是很多权贵家庭里比较流行的所谓家庭教育,官方对此保持鼓励态度,并且出了相应政策:哪怕你在家里自学,只要你参加小学、中学毕业考试合格,官方也能给你发个小学、中学学历证书……

    很多顶级权贵家庭里的孩子,都是在家里接受小学乃至初中教育,然后才去外头报考高中乃至上大学的。

    大楚帝国在教育上还是很明确的:官办小学乃至初中,各种经费补贴那都是给普通老百姓准备的;有钱人你自己花钱读私立去,别来瞎掺和……

    如果来掺和了抢占普通人教育资源了,还各种叫嚷教育质量不行,老爷们就会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破家县令,灭门知府!

    还有其他一些降低教育成本的措施,比如集中采购。

    一开始书本费用太贵,那么就进行集中采购招标的方式,让企业进行竞争压低价格,成本的把书本价格压低到废纸价……当然了这种书本你也别指望纸张和印刷有多精美,基本纸张和印刷都是只保留在能用的水准。

    但是书本的作用是传承知识,而不是卖弄精美的纸张和印刷!

    印刷普通的书能学到知识,那就是一本好书!

    印刷精美的书里都是一堆狗屁不通的玩意,那么就是一本破书。

    大楚帝国官方为了节省教育成本,对这方面是相当认可的……如果不你同意,那么请问你打算今年给教育事业捐款多少钱?

    一千万楚元还是一亿楚元啊?

    什么?你没有……那你反对个屁!

    比如说学校房舍新建比较昂贵,那么就是用大量现有的官方持有的建筑,比如帝国早期办教育的时候,相当多一部分学校的校舍都是使用的前明藩王府、权贵私家园林这些现有建筑。

    就算是新建校舍,哪怕也是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成本,能用就行……什么雕梁画栋之类的额外成本一律缩减。

    以至于帝国很多的学校,其实就是光秃秃的一片教师和校舍等必要建筑,而且建筑也那都是讲究实用化的建筑,基本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丑不拉几的。

    你说什么体育场馆,文化场馆之类的东西,随便给片空地当操场就行了……普惠性教育还要啥子自行车啊,有学上就不错了。

    嫌弃公办教育硬件设施不咋地,还是那句话:你完全可以去上那些私立学校,要啥有啥……

    大楚帝国可从来都没有限制,甚至是鼓励私立办学的!

    尤其是在乡村地区里,大楚帝国官方一直都非常鼓励当地的士绅、富商办私学。

    除了鼓励他们亲自办学外,几乎每个地方每年都会有一次的所谓教育慈善晚宴……

    这个教育慈善晚宴比较有意思啊。

    一般都是地方衙门的县令、知府、巡抚这三级一把手邀请本地里的士绅富商们来吃喝玩乐……当然了,进门之前高低你得填一张捐助本地教育事业的支票!

    这个数字还不能太小,你不要脸,人家官老爷还要脸呢。

    你一个大老板就捐这么点,难道本官我面子就这么不值钱?

    本官放下身段,亲自请你过来,陪着你吃喝玩乐,你还敢不给钱?

    瞧不起谁呢?

    敢瞧不起官老爷我,分分钟让你家破人亡!

    嗯,这是非常富有大楚帝国特色的年度教育慈善晚宴!

    突出的就是一个:你不来也得来,不捐也得捐……

    其实吧,也就是前明时期里的各种捐输……只是前明时期的官员们也就是有事的时候才会搞一搞,而且还得看富商的心情。

    而大楚帝国里,那些地方官员们每年都给你来一次……

    要不然,你以为大楚帝国里遍地林立,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各种小学是怎么来的?

    光靠官方财政可搞不起来!

    大楚帝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是离不开广大士绅富商们的慷慨解囊!

    这种教育慈善宴会搞了三十几年后……大楚帝国的广大士绅富商们都已经默认,甚至连他们自己都觉得理所当然了……每当到了即将举办教育慈善晚宴的时候,都会很自觉的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今年的盈利情况,邀请以及出席官员的级别,然后填下支票的数额。

    甚至一些刚崛起的富商们,还眼巴巴等着这一张慈善晚宴的请柬呢!

    拿到了请柬,才意味着你的财力以及社会地位得到了认可,才能够真正的进入当地的上流社会圈子里,要不然就是一个请客都没几个上流社会人来的暴发富!

    那啥,没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及财力,你还拿不到请柬呢!

    在教育慈善事业上,大楚帝国的官老爷们一直都保持着统一战争时期就有的优良传统:从不坑穷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