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生产运动(3)

    第十三章生产运动(3) (第2/3页)

肥堆得太多了,老百姓们竟然没办法把这些青肥送到地里去。

    这时候运输能力非常有限,加上武乡县只是一个穷县,地势又崎岖不平,这里拥有牲口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凭着一条扁担两个箩筐,要把几千吨粪肥送到地里是很艰难的事情,老百姓们连独轮车都没有啊。

    “怕什么?我带头挑,马上就要种地了,农时不等人,不把粪送到地里,那这一个月做的事情不就白费了?”王立现在已经不是刚来的那会那么白净了,山西春天的风很大很干,仅仅是见了两个月风,晒了两个月太阳,皮肤就已经开始发黄发糙了。

    独轮车这玩意可不是想造就能造的,王立3月就已经开始组织人手着手制造了,但是要大批量用上却得等到今年秋天。

    原因是木材需要时间才能够阴干,本来需要两年的,但是时间吃紧,半年就造好已经是牺牲了耐用性了,毕竟用红枝柴编个筐都得半年。

    “王副院长啊,这挑大粪可不容易啊,你能挑的了。”李云龙劝道。

    这些天老李是干上他的老本行篾匠了,又编筐去了,不过不是用竹子编筐,而是用山西的红枝柴,还别说编的真不错。

    他真是好心劝,这挑扁担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因为一担子的东西都压在了肩膀上,没有挑过的就是有千斤的力气也受不了。

    “总司令都能挑,我也能。”王立没挑过担子,自然不知道这个苦,所以,他这也算是自找苦吃吧。

    要不是因为这段时间,王立在武乡县搞得这大生产运动已经初见成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组织了十几个县的相关人员来学习,他还真凑不出这么多人一边开荒,一边施肥。

    挑着一担子粪肥,王立心里是叫苦连天,他能感觉到肩膀上压的生疼,但是周围的人个子比他低,身材比他瘦弱,却好似没事人一样,还有心情唱上党梆子呢,所以他也没脸要求停下来休息一下,只能暗自咬牙坚持。

    等爬到了山梁上,周围的人也都累得不行了,王立就提议坐下歇歇,他是实在有点受不了了,于是把担子放在地上,十几个人就席地而坐坐在了地上。

    王立给抽烟的人每人发了根烟,大家就熟络了起来,毕竟这会大家都穷,只有王立是个特别。

    他的烟多,都是各个部队送来的,

    “王副院长啊,您给咱们唱首歌呗,您写的那首歌真好听。”一个八路军战士说。

    “那不是我写的,再说了我唱的不好听。”王立摆了摆手。

    “唱一个吧,王副院长你别谦虚了,就给同志们唱一个吧。”李云龙起哄道。

    “行,那就唱一个《大刀进行曲》。”王立觉得这时候还是要鼓励一下同志们的斗志嘛。

    “不行不行,这都听腻了。”李云龙白听曲还挑三拣四的。

    “是啊,给咱们唱一个你写的《我的祖国》吧。”一个战士应和道。

    “行吧,那我就唱了,你们听了可别跑。”王立直到自己这嗓子是什么嗓子,别人唱歌顶多是要钱,他啊,要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王立再次回忆起了电影《上甘岭》里的那些人。

    在上甘岭的地下工事里,外面美国人的大炮航弹在狂轰滥炸,以每秒数十吨的速度向上甘岭这个只有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小阵地上倾泻着,甚至创下历史记录——范弗里特弹药量。

    工事里缺水缺粮缺药,甚至一度缺氧,在那里兔子被打的得了没得治的后遗症——“活力不足恐惧症”,甚至一度搞出了33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把射程100多公里的短程导弹叫做火箭炮。

    唱着唱着,所有人都跟着一起唱了起来,一曲终了,王立说:“同志们歇好了没有?”

    “好了。”十几个人齐声说道。

    “那,咱们走着。”王立挑起扁担,大步往前走去,山谷里回荡着歌声,回荡着欢声笑语。

    ……

    夜里

    王立拿着跌打酒给自己肩膀涂,两个肩膀都红彤彤的,又酸又痛,只能涂一点跌打酒来缓解一下疼痛,他和老李住在一个窑洞里,老李看见了忍不住说:“你干不了这个,就别干了。”

    “这怎么能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