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谋】

    第四十六章  【谋】 (第2/3页)

变天了!

    胡亥并不想当秦二世,他知道自己不如长兄扶苏。

    但不可不为!

    正如赵高说的:“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

    手足相残何其忍,无情最是帝王家。

    在寝宫另一旁的左耳室中,一个两鬓斑白的锦衣老者,正在忙着批阅奏章。

    那是左丞相李斯。

    始皇帝仙去,李斯决议,秘不发丧。

    自己熟悉始皇帝陛下笔迹,所以仍旧让群臣将奏章送进寝宫。

    然后自己以始皇帝笔迹批阅。

    其实并不是李斯模仿始皇帝的笔迹。

    而是小篆本就是左丞相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着手改进。

    那小篆的范本,就是李斯手书。

    便是始皇帝,也是照着李斯笔迹,一笔一划习得小篆。

    始皇帝陛下的书写习惯,李斯早已经了然于胸。

    李斯正在看南海郡郡尉任嚣送来的奏章。

    南海郡未平,没有郡守,郡尉就是当地最大的官员。

    奏章上的字,写得很慌乱,看得出来,南海郡的情况,并不那么乐观。

    大意是说,南海郡大战虽然完毕,但是越人反扑频频,小战不断。大军如同陷入泥沼,消耗过大。希望朝廷,增派粮草,以补军用。巴蜀两地的粮仓,早已经被南征大军吃空,已经拿不出半点粮食。

    所以任嚣请求,看是不是可以从楚地云梦泽附近,向民间紧急征收一批粮草。并且百越地方湿热,又毒瘴遍地,山高林密,急缺医者,也需要朝廷增补。

    任嚣是经验丰富的将领,所言都是大军最迫切地需求。

    于是李斯提起毛笔,在奏章的竹简上,用始皇帝字迹写下“制曰可”。

    然后提起案边的国玺,重重扣上。

    这国玺,便是当年秦赵两国争夺的至宝,和氏璧。

    当年楚人卞和,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块璞玉,送给楚厉王。

    楚厉王找匠人查验,却发现这只是一块普通石头。

    于是下令,削断卞和左腿膝盖骨。

    楚厉王死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继位的楚武王。

    楚武王派人查验,又得出是石头的结论,于是削断了卞和的右腿的膝盖骨。

    楚武王死了,楚文王继位。

    卞和抱着那‘石头’在荆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到最后变成血泪。

    楚文王后来命人打开这块普通的石头,却发现那里面果然是一块绝世美玉。

    遂取名:和氏璧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雕刻成了国玺。

    李斯以篆书在上面刻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看到寝宫的大门开了条缝,赵高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李斯和胡亥都是一怔,站起身来。

    “公子……丞相……扶苏未服诏!反与蒙恬带兵入肤施,解郡守冯职、郡丞、郡尉印绶。他们控制了肤施县和上郡!”赵高颤抖着说道,声音中带着一种慌乱。

    自己在始皇帝陛下身边这么多年,经历朝廷变局何止数百次?

    但上一次赵高这般慌乱,还是郎中令蒙毅要杀他的那一次。

    李斯手中的毛笔掉落在地,那毛笔还是前几年蒙恬所赠。

    公子扶苏为人忠厚老实,断然不可能有什么反意。如今这个局势,一定是蒙恬从中作梗。当年蒙恬改进毛笔的时候,李斯就已经发现。蒙恬之志,远不在军旅,而在庙堂!

    听到赵高的话,胡亥却傻眼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呆若木鸡。

    忽然间,便涕泗横流:“哇……我说我不当这个秦二世,你们非要让我当……这下好了……秦二世当不成,我还成了你们的同谋了……”

    李斯皱着眉头,深深叹息一声。

    胡亥公子,看起来,着实有些不堪重任啊……

    但赵高也正是以这个借口,才说服了自己。

    扶苏公子宽仁而有政见,若是上位,丞相之职肯定会给蒙恬。

    而自己必定要落得个凄惨下场。

    秦国的功臣,绝少有善终的。

    反倒是胡亥上位,自己仍会被倚重。

    甚至胡亥越是不成器,自己手中的权利便可以越大。

    自己可以成为周公第二,摄政秦国。

    李家也可以更上一步,一跃成为秦国首屈一指的大世家。

    胡亥虽然不成器,但他上位,对自己有利。

    赵高、李斯、胡亥三人曾经密谋,先秘不发丧,封锁消息,然后秘密赐死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