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睡不着……】

    第五十章  【睡不着……】 (第2/3页)

经崩殂。

    冯职的分析,和蒙恬的分析不谋而合。

    而这个推断,则让嬴扶苏多了点底气。

    事情虽然坏了,但还没有坏到不可收拾。

    那么蒙恬所说的计划,还真的有成功的可能。

    这时,冯职又告诉嬴扶苏一个消息。

    明天早上,还会有一批粮草,可以运到肤施县。

    这批粮草,是从琅琊郡调过来的,已经在路上走了两个多月,到肤施县应该还能够剩下两万石。

    虽然不多,但现在来说,蚊子再小也是块肉。

    远征匈奴不比在家门口进行作战,后勤线极其漫长,而且道路情况极差。

    北征大军的维持,其实殊为不易。

    上郡本身产粮太少,大军粮草无法自给自足,很大一部分都依赖其他郡调拨。

    巴蜀的粮仓,已经全都用来支撑南征百越的战争了。

    根本没有北征大军的份儿。

    咸阳的粮仓,是绝对不能动的。

    也不能指望。

    所以上郡的粮食大多来自于旧齐国地,也就是山东半岛。

    秦代虽然战车已经都是马车,甚至一些黔首家中也有车。

    但对畜力都是极其珍惜使用的。

    大批量的运粮队,是不可能全部配上马匹或者牛的。

    别说是牛马,就是驴和骡子都少得可怜。

    受限于粮食产量低,人想吃饱都挺难,哪里还有粮食大规模饲养牛马驴骡?

    真要是有那么多驴和骡,早就淘汰奴隶终生制了。

    没有粮食就没法大规模饲养牲畜,没有大量畜力就没法提升生产力,没有生产力才会更多依靠人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汉代文景之治之后,这种恶性循环才得以改善。

    而现在,那些运粮队的主要劳力不是牲畜,而是人!

    用人推车!

    当然,这些人大多是刑徒、徭役、隶臣妾、商人、赘婿、降兵……

    将那些粮食从山东半岛,千里迢迢,人力运送到上郡。

    可不光是要克服崇山峻岭和路途艰险。

    光是这里两个月路程中,人吃饭就要消耗很多。

    到上郡的时候,剩余两万石,从琅琊郡出发的时候,可能就是十万石,甚至更多。

    路上的损耗,寻常也在七八成。

    遇到道路坍塌、大雨之类的阻碍,可能还要沿途加派人力,有时候损耗能够高达九成。

    就是说,一百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