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桑木为上】

    第三百三十一章 【桑木为上】 (第1/3页)

    嬴扶苏试着问工师丰:“改进了高炉之后,还是没法熔炼铁块吗?”

    工师丰摇了摇头:“长公子,还是没法熔炼铁水去除杂质。”

    嬴扶苏皱了皱眉头,上次来到上郡武器工坊的时候,就已经看过秦国炼铁的方式。

    可以说是非常的落后。

    用土坯架起高炉,将铁矿石和木炭分层叠放,然后封炉燃烧。

    将铁矿石中的杂质氧化掉,从而得到带有很多杂质但是含碳量很低的熟铁。

    这种获得熟铁的方法,叫做块炼法。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在用了。

    到了战国时期,已经大规模地普及到了民间,用来制作农具。

    块炼法所得到的熟铁质地柔软,是不能直接作为兵器的。

    这样带杂质的熟铁,再经过反复的锻打和掺碳,成为百炼钢。

    才能够用作兵刃。

    而且,嬴扶苏虽然将这种方法称之为百炼钢。

    但是其实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在制作武器的过程中达到百炼。

    炼一次,就需要多半天。

    百炼,可就是一两个月。

    剑就是一种批量装备的消耗品。

    上了战场,一两次激烈的战斗就要用废。

    一柄剑,从块炼铁开始,三名工匠再反复加热锻打,然后还要成型、磨砺、成剑。

    若是百炼,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军队可没有这么奢侈,一柄剑等那么长时间。

    光是铁骑装备的近四千柄铁剑,若是全部百炼,就需要上郡工坊用数十年的时间去打造。

    通常来说,军中用剑只有十几二十炼。

    民用农具可能才两三炼。

    以前的秦军铁剑,就是十八炼。

    新改进的战刀,由于造型简单,便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锻打上。

    所以堪堪达到了三十炼的程度。

    这种方法其实是非常落后的。

    但却没办法。

    木炭的燃烧温度没法完全熔炼熟铁,更别提给熟铁去除杂质。

    其实秦国民间是已经大量在使用生铁铸造技术的。

    生铁中含有的杂质较多,所以熔点可以降低,达到木炭能够熔炼的程度。

    但是生铁硬而脆,是不适合制作兵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