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卜算子 第十五章阅尽人间无数

    第一卷卜算子 第十五章阅尽人间无数 (第2/3页)

是为了祭天,而英雄殿和天坛相提并论,那可是很高的荣耀了。

    若是真的实行下去,那么许多读不好书的儒生,绝对不介意去当兵。

    而这对于文科举昌盛,武科举衰落的现象,就会出现一波剧烈的波动。

    “臣,徐光启领旨。”

    徐光启没啥好说的,道院都能弄出来,手下的匠人也能称大学士,这可是从未曾有过的国家变革。

    能在剧烈的变革中占据首位,即便是最后变革失败,自己想来也会青史留名。

    文臣队伍中的工部尚书想要上前说上两句,然而脚下的双腿却是不听使唤的站着不动。

    虽然六部尚书之中,至盛端明而没有再重新设立。

    可在崇祯大换血朝堂的时候,又重新启用了起来。

    现在京城之外那一大批修路的前大臣们,都是在他的掌控之下干活的,而同行的还有朝廷专门配置的捕快们。

    当然工部尚书的只能范围还是很广的。

    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的大臣,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工部尚书的职位相当于主管工业与信息化部、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等的国务院副总理。

    崇祯自己也知道,这样一个实权部门,不把他拆分了,自己很难改革其中的东西。

    所以目前为止,方逢年是近年来第一位接任者。

    只是历史上,原本是礼部尚书的人,却换了个职位。

    “今日就这么多事情,诸位爱卿,还有人什么要说的?没了就散朝了。”

    底下的大臣们还敢说什么,就崇祯刚刚抛出来的那些东西,若是以往的朝堂,肯定是乱糟糟的,仿佛进了菜市场。

    那就不是为了讨论问题,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根本就不会去深刻的思考,到底这项提议对整个大明,有什么好处。

    于是朝堂的氛围就这么莫名巧妙的好了起来。

    做实事的人多了,崇祯很明显的察觉到,自己身边的那些宫廷护卫们,也都收了心思,老实了起来。

    当然他亲自处理过几个害群之马后,也明显有了一些精气神。

    退朝之后,崇祯就去了乾清宫。

    紧随而至的还有徐光启。

    “皇上,你说的香水和肥皂已经能够制作出来了,香皂还需要一点时间。”

    说着就让人把自己试着做出来的成品呈献了上去。

    已经快要半年了,投入的精力和人力,物力不计其数,却也没有好运的像傅通一样立刻能够拿出成果。

    “哦,我看看。”

    一个小瓷瓶,被崇祯打开,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而这些小瓷瓶一共有十三个之多,每一个瓶子上面都画着不同的花卉,还有这不同的名字,想来是以此来区分每一种香水的气味。

    只有肥皂是巴掌大的一块长方形,黄颜色的砖块。

    “产量如何?”

    崇祯看罢之后,总算是有底气面对最近对他抱怨不休的周皇后了。

    相信只要是女人,面对这些东西,都会把所有的不快,都忘到九霄云外。

    “产量还算不错,而起制作的工序也都已经简单化了,只需要找人培训一下,就能立刻生产出来。”

    徐光启此时对皇上是敬佩不已,记得他拿回家实验的拿一瓶,如今被夫人宝贝的不行。

    可见这东西对于女人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那就好,你手下还有人没有,选一个好位置,立刻建一个大工厂,所有的花费都从内帑出银子。”

    崇祯对于功力的皇后们,也总算要有个交代了,也可以为功力的那些侍女们,找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好活来干。

    不但可以凝聚宫里人的信心,相信自身的安全也能有更大的保障。

    他还打算以此为基点,轮番的培养女性识字的人群。

    最后在让那些太监组建一支运输队,这样实业和物流就都有了,还可以在其中安排一些谍报人员。

    反正就是一举多得好事情。

    不是他多么聪明,而是这些都是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得出的结论。

    自己只是捡人家剩下的,接着继续用而已。

    “对了火枪的生产如今则呢么样了?”

    “已经按您的要求,建立了一所火枪生产工厂,如今每天只要钢铁足够,可以造出三把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