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渔家傲 第九十七章将军白发征夫泪(一)

    第二卷渔家傲 第九十七章将军白发征夫泪(一) (第2/3页)

我知道你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也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意思,可你知不知道老夫是什么意思?”

    孙承宗绕口令一般的,“意思”出口,高弘图的脸色更加难看,他是南京的兵部尚书,从各种渠道都了解到,崇祯变法的开端,就是从军队开始的。

    而脱离了文人的军队,那还是军队吗?

    虽然现在看着打仗是不错,可刀子已经不再文人的手中了。

    这样的场景,让他不由的想到了暴秦。

    以武力平天下,却也同时造成了全天下多少杀戮。

    “那么你想要什么?或者说你们孙家想要什么?”

    高弘图也不是一个不舍得付出的人,只要孙承宗能够说动皇上,改变既定的变法,让中原大地少一些流血争杀,那就是功德无量。

    “不是我想要什么,而是你们想要的这个东西,老夫早就看明白了,不可能。”

    孙承宗一口回绝,崇祯是能够被他说得回心转意的?

    面见到当年朝堂上那些人,稍微有了一点风吹草动,就立刻被全部抓起来,发配出去修路了吗。

    那是一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主,他自己一大把年纪了,只需安心养老,那还关的了天下大事,真当他是那颗仙葱,能够让崇祯另眼相看。

    “也就是说没得谈了?”

    高弘图严肃的问道。

    “没得谈。”

    孙承宗一点机会都不给的道。

    “那就好,我也觉得没得谈。”

    高弘图无奈的一笑,端起面前的茶杯,咣当一口,一饮而尽。

    “那你?”

    孙承宗不解的问道。

    他实在是弄不明白,高弘图神神秘秘的来此,到底有什么目的。

    “没办法,被南京的那些人缠的烦死了,所以才领了来劝你的差事,不过说真的,皇上的做法太激进了些,完全可以徐徐图之。”

    高弘图摇头道,变法不是不可以,可太过猛烈了,对大明的百姓总是不好的,兴百姓苦忙百姓苦,这可是历朝历代,无数人证明过的事实。

    “太激进?徐徐图之?”

    孙承宗瞪着眼睛,不悦的道:“皇上想徐徐图之的,可那些人给他机会了吗?若不是手段激进,是不是也要像我那学生一样的去落水?”

    到底是在朝堂上混过的聪明人。

    只是当时他在辽东,对于京师的许多事情都是鞭长莫及,最后只能吃了一个哑巴亏,还不能四处声张。

    憋屈的不行。

    高弘图一时无语,这种事情,一旦说开了,谁的面子上也不是很好过。

    谁能想到一个埋头做木匠活的皇帝,执政手段,帝王心术,也能运用的让当时的朝臣们,下定决心去落水。

    朝堂上没有办法,一个万历皇帝已经够让人恶心来,再来一个木匠皇帝,还让不让儒生们好好的过日子了?

    每天的提心吊胆,都在想着下一个将要死去的人会是谁?

    没有人敢安逸的睡好觉。

    “其实我觉得现在挺好,你出门去看看,现在那个地方还有地痞流氓?那地角落里还有乞丐?那个破庙里还有难民?那个地方还有弃婴?没了,全都没了,当然冀州和雍州之外的那些地方当我没说。”

    孙承宗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心中的感慨。

    慈幼局,养济院。

    只这两样,不想原本那种糊弄人,坚实的执行下去,大明真的要出一位秦皇汉武那样的明主了。

    “我想要在你这里住个一年半载,不介意吧?”

    高弘图沉默半响,已经不想回去南京了,兵部尚书有什么好当的,没看到变局将要开始了吗?

    还守在那种一看就要被碾碎的地方,真嫌命长了?

    “行,不过食宿你得出银子,我们孙家不养闲人。”

    孙承宗眼帘一抬,没好气的说道,每次见到这人就是一阵腻歪,可都是老朋友,又不能不见。

    “可以,我听说高阳县现在在招收教谕,我去应聘,应该没问题,到时候俸禄发现来再给你付食宿费用。”

    高弘图兵部尚书不做了,却要在崇祯的手下,做一位管教育的小官,聪明人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

    几天之后,高弘图做高阳县教谕的事情,就被一封秘闻,送往西安府去了。

    这种事情本就瞒不过有心人。

    况且无论是孙承宗,还是高弘图,都没有掩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