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雕栏玉砌应犹在(十)

    第一百三十六章雕栏玉砌应犹在(十) (第2/3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后,确实对当地经济有好处。

    所以对着脑子还没有转过弯,只想着开边市的马懋才说了题外话。

    事实上,崇祯也想把这条路修好,奈何手中有钱,就是缺人,还要能够经得起寒冷的人。

    除了当地的百姓,似乎也没有谁能够做到这么大的工程。

    之所以还没有立刻实施,不过是暂时腾不出手,水泥有些不够用了而已。

    冀州和雍州,都在全面的大搞建设。

    缺少的人员物资实在是太多了一些,总要有些优先顺去才成,你作为一县之长,不去要资金,要项目。

    谁还顾得上他。

    “我听觉华岛尉长金冠说,沿途建立几个码头,也是能够解决当地百姓大问题的。”

    马懋才只觉得大明的变化太快,很是不适应,一个说要修路,另一个建议他去修建码头,到底谁是正确的,也没个准数。

    以他的经验,也判断出出,到底应该先做那一个。

    毕竟就算资金审批下来,也不可能,同时上马两个大工程。

    “建码头也不是不可以,可你的船只哪里来?据我所知,现在大明的造船厂,也就天津卫有一个,其他的地方皇上可伸不去手。”

    正说话的时候,忽然一名士兵前来。

    “报告梁将军,前面大凌河堡的李将军有请。”

    粱甫瞧了一眼传令兵,无奈的向马懋才摊了摊手。

    “将军有事先去忙,我回去好好的琢磨琢磨,再来找你商量一下。”

    马懋才识趣的转身就走,军队上的事情,现在只能军队自己去解决,他一个文人可插不上手。

    奇特的体质,让军队和文臣之间,就是两条似乎永远也不能够相连的线,却偏偏许多时候,还有着交际。

    粱甫摇了摇头,实在头痛这人了,可心里又不能不佩服。

    为老百姓做事的官员不少,可这么尽心尽力的没有几个,只因他自己也是百姓出身,要不然两人也说不到一起去。

    粱甫交代好自己的城防工作,就骑着马,在自己的护卫下,向着大凌河堡行去。

    远处还有这积雪未曾融化。

    道路上被踩出来的小径,也已经被寒冷的天气,化成了黑色的泥地,坚硬的可比钢铁,有人试过用手榴弹炸了一次。

    也只是一个浅浅的小坑。

    少了建奴的威胁,大凌河堡的李过时不时的骑马出去浪一圈,别说建奴的斥候了,就连一些常见的野兔,都快被他们霍霍光了。

    硬着寒风,粱甫很快就到了大凌河堡。

    一般情况之下,想要商量一点军情,只有粱甫去大凌河堡,或者去右屯。

    锦州在后面,无论发生任何危险,他作为锦州的将军,总能及时回到锦州城,要是李过或者是张存孟来到了锦州。

    万一出现了紧急军情,就不一定能够赶的回去了。

    一间房子里。

    看不到大火炉,温度却仿佛回到了初夏。

    这是道院重新设计出来的房屋,不但能够防寒,还能够让睡觉的床铺都是暖烘烘的。

    没有酒,只有一壶茶。

    李过的身上还才留着一丝寒气,似乎也才刚刚从外面回来。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炼,稚嫩的脸上,也已经显得更加坚毅,轮廓分明,仿若千锤百炼才有的军人气质,让看到他的人能够一眼就忽略掉年龄问题。

    “建奴那边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粱甫开门见山的问道,推门进来的一刹那,寒风让屋子里的温度下降了一大截。

    “两件事,张存孟发现西平方向的建奴,也就是阿敏带着队伍,已经训练出来了一批,能够防住火枪兵的队伍。”

    李过说着最前沿的敌人动态,就是怕后面的人还不知道,遇到了会吃亏。

    “他们应该也快要想出办法了,火枪兵不是无敌的,不过咱们有了新式的火炮,应该能够全力防守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粱甫或者说崇祯手下的这些将军们,都很清醒,并不认为火枪兵,就没有克星,不过是时间太短。

    建奴们一时想不出来好办法。

    “还有呢?”

    “还有就是这次我的一个什长带着队伍,深入到了快接近沈阳的地方,发现建奴们在铸造火炮,你也知道,铸造火炮的技术,可不是简单的技术。”

    在接到消息之后,李过不放心,立刻就亲自带队前去看了一遍。

    运气比较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