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问君能有几多愁(一)

    第一百三十九章问君能有几多愁(一) (第2/3页)

制作火药的地方,也也是在严加管制,最多的就是对安全的重视。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过一起爆炸,可也是在郊外的隐秘地方建立的。

    “那么说咱们真的找对地方了?”

    “不错,只能说明咱们的运气很好,现在咱们是堵着盛京的进出大门呢?还是围点打援,好好的折腾一次这个地方?”

    在没有办法大规模军队交锋的时候,破坏敌人的生产后方,降低敌人的战争潜力,也是战胜敌人的好办法。

    这一点,崇祯已经点评过建奴扣边,对大明整体财税的影响。

    战争的胜负,已经被上升到了不一定要杀敌,还可以间接的让敌人的内部发生混乱。

    “盛京的城池要围,那边的火器铸造厂也要炸平。”

    李过还想要把周围的那些小村子,顺便清理一下,想来想还是算了,大部分都是曾经沈阳附近的百姓。

    也都是一些身不由己的可怜人。

    没必要去做过多的杀戮,往后要是大明的军队,真的攻打下了盛京,他们还要治理这个地方呢。

    “那就快一些,看看那地方铸造好的火炮还有没有,用建奴们自己造的火炮,打他们自己的城墙,想想就够带劲的。”

    粱甫一挥手,身边的旗语兵就开始挥动旗子,他手下的队伍队形,很快就排成了三列骑兵。

    “分开来,你去堵着城门,我去火炮铸造的地方,放一把火。”

    李过也没有的耽搁时间,深入敌后,最重要的就是行动要迅速,不要贪图一些财物,命最重要。

    这些都是写在军纪当中的。

    若还是以前大明的那些士兵们,肯定做不到要命不要钱,新兵就没有这样的想法,所有人都明白,只要活着回去,军功就够他们发财了。

    毕竟他们可是把转业做官,都能轻易放弃的,有理想的年轻人。

    火药厂的护卫对付手无寸铁的普通人很厉害。

    可要对上大明的火枪兵,最对就是多开几轮枪的事情。

    “快点,建奴已经被咱们打怕了,注意自身的安全,全部压上去。”

    队伍中李过高声呼喊道,身旁的旗语兵也跟着挥动旗帜,把命令传递出去,越来越规范的队伍。

    顺畅的命令传递方式,再加上本就超出一个时代的火器。

    建奴们除了最开始冲出来的那些骑兵之外,就没有那个人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前仆后继了。

    “将军,我已经闻到硫磺的气味了,咱们好是直接炸了,还是把这里的工匠都搜刮起来带回去?”

    一旁的副尉长也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叫做高杰。

    也是当年李自成的同乡,只是当年李自成未能成气候,就被洪承畴干掉,李过顺势做了大明的臣子。

    还没有出头的高杰,也就在千万人之中,被李过要了过来。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高杰可是绰号翻山鹞。投降明政府后参加对农民军的追剿,升任总兵官。

    明朝灭亡后,在江南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被封为兴平伯,与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并称为江北四镇。

    1645年(弘光元年),高杰在睢州被许定国诱杀。南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

    现在虽然没有做到多大的官职,可能够成为副尉长,其能力也可见一斑。

    若是崇祯细心一点,查看自己的队伍,肯定会疑惑的认为,自己的手下不是大明的军队,而是他记忆中,历史上的起义军。

    毕竟大部分有能力的人,都已经在队伍之中暂露头角了。

    而这种神奇的事情,只能说明一件事情,大明朝廷真的而没有多少能用的储备人才。

    还不如那个山沟沟里,突然窜上来的年轻人有能力。

    或许人家不会之乎者也,可人家会领兵打仗啊。

    不过诱杀高杰的人,现在是崇祯手下的内阁次辅,转来转去,两人之间还是有些差距。

    “呦,学会用脑子了,不错,不错。”

    李过颇为欣喜的瞧着自己的老乡,他虽然不会拉帮结派,可多一个亲近自己的人,总是一件好事。

    万一有了啥问题,也能有人上前拉自己一把。

    高杰被看得不好意思,少年的人脸皮,还没有磨练出来,淳朴的脸上,还挂着淡淡的红晕,也不知道是被冻的,还是因为害羞形成的。

    “在队伍中,害羞可不成,一会攻进去,我集中力量放火,你就把那些工匠全部带出来。”

    皇上一直嚷嚷着缺人,这些人要是能够全部带回去,不就是有人了?

    到时候,新式火枪,自己也能最先拿到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