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四)

    第一百五十四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四) (第1/3页)

    许多事情发生之后都很神奇。

    越幸运的人越幸运,越倒霉的人就越倒霉。

    崇祯发现,自从皇太极败走关内之后,他就是来运转了,不说心想事成,很多难以推行的政令,不管是李长庚还是李定国。

    问都不问,先下发下去看看效果再说。

    现在更是从外面回来的工匠中,都会隐藏着大才,怎么能让他不高兴。

    刘汉的名字,崇祯在奏报中看大过。

    然而在记忆中却找不到有这么一位名人。

    这不怪人家刘汉不出名,实在是崇祯以前学习太渣。

    简直不知道,老天爷让他穿越过来是干嘛的。

    好在大明在他的折腾下,也算是渐渐的有了起色,不然就只能吊在歪脖子树上,结束自己最后的生命了。

    在崇祯迎接这些工匠的时候。

    盛京的皇太极,却是一阵暴怒。

    有人幸运,就有人会不幸,此时皇太极刚好就是那个不幸的人。

    皇太极的雄才大略,原本的历史轨迹已经证明过了。

    可此时他的身上,根本就看不出一点雄才大略的样子,猜忌,不自信,还有易怒易爆,简直就不死一个合格的君王。

    人在逆境中,确实可以崛起,也确实可以磨练出一身的本领。

    皇太极以为自己能行,在当年入关的时候,可是不把崇祯放在眼中的,百战百胜的他无论功绩还是武力,都称得上“伟大”两个字。

    然而只是一年多时间,两者之间再次对比。

    他却绝望的发现,大明要是对他们用兵,更加游刃有余了。

    此次被打到盛京脚下就是一个证明。

    事后得到的消息就是,整个大明只出了大凌河堡和右屯的两个偏师,还是任谁不是很多的队伍。

    就这样的火枪骑兵,他的大清却拿不出一支能够抗衡的军队。

    仿佛所有的精锐,已经在当年全部战死在了蓟通两地。

    回来的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毫无勇气对战。

    正如当年兵围京师,天下震动一样。

    兵临盛京也一样是天下震动,不过这一次震动的就是大清的天下。

    蠢蠢欲动的蒙古八旗,已经有了脱离的想法,而他现在还不能够以武力去威胁。

    那些汉八旗的人看起来恭顺,然而他知道,汉八旗恭顺的原因就是,他们满人还在掌握着最大的军队。

    数来数去,能够靠得住的,似乎也只有他的这些兄弟们。

    可他的这些兄弟们靠得住吗?

    一个疑问在他脑海中不断的回响。

    其实皇帝奇偶这副德行,顺风顺水的时候,仿佛天命所归。

    一旦处于逆风阶段,那么各种本来都被胜利压下去的隐患都会爆发。

    孤独才是常态,而情感早就被消磨矣尽。

    “传代善。”

    独坐良久的皇太极,还是决定听听代善怎么说,他需要人支持,在他最脆弱的时候。

    代善一直就在门外等着。

    他最清楚兵临盛京之后的后果。

    莽古尔泰让自己的手下前来勤王了,而自己固守广宁。

    原本被怀疑的对象,却成了皇太极最坚定的支持者,可皇太极最为放心的阿敏,却是根本没有派会一兵一卒。

    最后只带回了一份书信。

    上面说着大明的军队正在右屯附近流窜。

    事实是如此,可并不能让皇太极满意。

    凡事最怕比较,此时刚好阿敏落入了下风。

    “大贝勒,皇上让您进去。”

    一名太监悄悄的走了出来说道。

    “前面带路。”

    代善点头道。

    盛京的皇宫是按照京师的紫禁城设计的,可由于缺少材料,根本就比不上紫禁城的宏伟壮观。

    只能用逼窄来形容,而且由于工匠不足,实际上是很粗燥的。

    可在来辽东,在建奴的手中,这就是最好的建筑。

    三月份此地还很寒冷,却没有寒冬腊月的刺骨寒风。

    少了天时,面对大明的军队,就更是少了一层防护和天然的加持。

    今年用兵是不用想了。

    代善边走,心中边想着心思,现在最怕的就是,等到皮岛的袁崇焕,接到了大明兵临盛京的消息,还会不会和他们做生意。

    “皇上,大贝勒到了。”

    太监小声的提醒了一句,就悄悄的退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坐在椅子上沉思的皇太极,瞬间惊醒,看了过去。

    “大哥来了,快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