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十一)

    第三百二十七章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十一) (第2/3页)

虽然林丹汗也跑了,可也断了蒙古人想要恢复‘成吉思汗’荣光的可能。”

    一直以来,王冲给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守卫京师,用很少的人,挡住了当时一时无两的皇太极攻城。

    那可是一路从山海关,杀进来的无敌铁骑。

    偏偏在京师脚下被挡住了,据说还差一点让皇太极命丧当成。

    居庸关的战役。

    暂时还没有传播开来具体的细节,然而几乎全歼了林丹汗的主力和辅兵,这一点就不是他能够比得上的。

    无论是时机,还是对于人心的揣测,自己的决断。

    那都是数一数二的,有着任何一点迟疑,肯定是做不到这样的大胜。

    “将军,最新战报。”

    一名士兵小跑着过来,身上背着一个斜挎包。

    这样的打扮,除去一身的军服,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街头巷尾卖报的报童。

    “低调,低调,现在只是尉长,将军那都是很遥远的事。”

    这名士兵是专门给各个军队送报纸的,也是能够第一眼看到报纸上都写了什么消息通报。

    而高杰的这一场马兰峪之战,就是报纸的头条刊登着。

    只要是有点见识的人,都会从这一点看出,这个叫做高杰的尉长,已经拿到了通往将军大门的钥匙。

    所缺少的也只有朝廷的认可,和军部的任命。

    而这名送报的士兵,见面就开口恭喜,显然是经常见到高杰的常客。

    “我说刘文秀,你该不会认为一直送报,会有出息吧,要不道我军队里来,只需要一两场战斗,你的职务就升的刷刷的。”

    两人是认识的。

    而认识的时候,都是在陕甘宁那一带,说句不好听的话,两人都是反贼出身。

    不过是一个运气还,跟随了洪承畴,李过也是有本事的人,带着高杰也一块起来了。

    刘文秀就惨了一点。

    本来是要跟着张献忠的,可张献忠当年失败的太快,而他的年岁当时也太小了一些,所以逃过了一劫。

    其实他和李定国两人也认识。

    许多时候,还得信命。

    一人已经成了内阁次辅,另一人还在送报纸。

    不知为何两人之间的意见总是不同路,所以一个进了文臣的圈子,另一个则是去了军队打算从军队中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

    “呵呵,这话你留着说给你的那些手下们听吧。”

    说着就把自己手中的报纸,挑出来了三份,递了过去,“你也好好的看看,隔壁的许昌那也是王冲将军的手下,人家也不是吃素的,还有镇守喜峰口的张春,张尉长也是医院猛将。”

    高杰收起了报纸,其中一张的军部内参,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看到的。

    不同的级别,看到的消息也大不相同。

    另外两份一个是大明报刊,和冀州报刊,这哪是只有这两种报刊是必须要看的。

    了解大明的朝廷政令走向,也了解冀州的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许昌不是在道院守院子吗?怎么也被拉出来了?还有张春是个什么人?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高杰也有些奇怪。

    大明的将才应该是不缺的,不管从那个地方调集一点人手都是可以的,没必要让整个京师都空了。

    要是出了意外,那就是一个笑话。

    “将才是很多,可在冀州的兵力不够了,还要支援湖广,你觉得能够剩下几个人?”

    高杰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对于现在募兵的方式,一个将军根本就没有办法从当地招兵,这就限制了,在必要的时候,没有办法立刻从当地募兵。

    除非是真的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前去支援了。

    这个前置条件触发,才会打破从募兵部分配兵力的壁垒。

    “至于张春,这个人是当年永平的兵备参议,差点死了,最后因为守城有功,被派往了喜峰口,说实在话,此人的领兵本事可要比许昌高上许多的。”

    刘文秀看过内参,对于张春打仗的方式,很奇怪。

    在他认识的许多大明以前的将官之中,张春是唯一一个打仗没有固定套路的人,也是最舍得花钱的人。

    要是当年永平县兵力足够的话。

    那会让杜度领兵一路破城打到京师脚下。

    “我可记得,张春是战死了的,怎么还活着?”

    高杰是跟着李过行动的,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蓟州和通州,但对于永平的惨剧,也是知道一二。

    “人家命大,被人救活了,算是孙传庭一手推荐出去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