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八)

    第四百章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八) (第2/3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描述的每一条律法都很详细,以他的经验来看,根本就看不到死角。

    就是想要抠字眼,从当中找到漏洞,怕都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

    只看了几页,林宜丰感叹道:“这本大明律实在是···实在是···”

    “是什么?我看就像是那一个老农突然识字了,然后坐在屋子里编写出来的,除此之外就是大明的文人都死绝了。”

    刘香还没有看明白这本书最重要的地方。

    习惯了之乎者也,也习惯了各种诗词,各种八股遣词造句。

    忽然看到这么一杯白开水。

    除了不烫嘴,能解渴之外,没有任何的一点学问上精彩的东西。

    事实上,在这本书出来之后,被许多的文人都在明着暗着的批评,除了水字数,还是水字数。

    都知道皇上喜欢看水文的文章。

    没想到这么严肃的大明律,居然也都全篇是水文。

    没有借古喻今,也没有一些明确的案例,整个干巴巴的文字,不但不华丽,还不绕口,更没有那些可以左右解释都有理的文字陷阱。

    完全没有体现出汉字的博大精深。

    而这样的大明律,也就无法体现出,官府断案的技巧,更不可能有哪一个神奇的案子,会被流传出各种各样的故事。

    林宜丰眼神奇怪的看着刘香。

    “怎么了?我说的难道不对?”

    刘香一阵迟疑,然后又多看了一眼大明律,心中暗道:确实是他想的那样子,没错啊?

    “编写这本大明律的人才是个大才啊,古往今来的第一大才。”

    林宜丰的好学,不但在诗词歌赋上面,他对于外面,像:荷兰,西班牙等地方的文学也很有兴趣。

    正是因为有兴趣,他有幸看过当地的一些律法。

    简单的有很多。

    艰涩难懂的也不少,可没有一本律法,会像大明律一样的神奇。

    “啊,我听不懂你说的什么,这样的律法,我一天就能写半本书,你居然说编写大明律的是大才,该不会是糊涂了吧?”

    刘香在这一刻,觉得他和林宜丰看得就不是同一本书。

    然后不服气的又拿起继续看了下去,他就是想要找到一点问题,以此来证明刘香说的一点都不对。

    可在林宜丰的模糊提醒下,刘香再次看去,就立刻发现了其中最巧妙的地方。

    自己这样学问不深的人,都能够把大明律这种艰深的书籍读懂,那么整个大明会有多少人读的懂这本书?

    到时候自己犯没犯法,可都是书上写着呢。

    县老爷要是判错了,自己也能看到错在了什么地方。

    官字两张口的时代,似乎也就这么简单的结束了。

    而这样的结束,代表着是什么,以刘香的聪慧,不难看得出来。

    冤假错案最起码是会减少一大半,他不敢说没有,保守一点减少一半,那就是大明的吏治清明。

    更妙的一点就是。

    这本书听林宜丰说是可以买得到的,虽然对许多人来说不是很便宜,可手中只要有这样的书。

    那就是把大明律拿到了手中。

    谁敢判错了,立刻就能够被人给揭露出来。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自然也就断绝了某些歪嘴和尚念经断案方式。

    还有其他的种种好处,他一时只知道很是绝妙,却想不出来,妙在什么地方。

    刘香张了张嘴,叹息一声道:“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绝妙书籍,能够想出这个办法,还给编撰了出来,不知要得罪多少文武百官。”

    他算是看明白了。

    就凭这一本书,就已经收回了许多官员手中的权利。

    那种无形的权利,才是官员们的立身之本。

    才是最让老百姓们无所适从,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祸根。

    “这本书,除了损害了文武百官的权益,可是保障了除了官员之外的所有人的人身保障。”

    林宜丰在接过这本书的时候,可从来都没有想过,一本没有优美文字,没有精彩的故事的书籍。

    居然比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更让他佩服和敬仰。

    “我决定了。”

    刘香突然发神经的一拍桌子,吼道。

    “你又决定了什么?”

    林宜丰诧异的问道。

    通常刘想着这种状态,几乎都是脑子一热,等到冷静下来之后,就会迅速的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