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十五

    第四百零七章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十五 (第2/3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自认不是一个多好的人,却也算不上坏,可也做不出这种事情出来。

    最近他一直就在京师,那都没去,就等着皇上因为此时前来召见他,自己是上了奏折的,没见到动静,就只能守着。

    此时有了说话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心中所想。

    既然那些百姓们不识好歹,那就不需要给出这种福利,花钱还不落好,事件哪有这种事?

    公孙明,姬辰,张小二在静静的听着。

    心中也在琢磨着该怎么开口,最后低声讨论了一下,还是觉得只能把这件事看成一个新的经济问题。

    不过这样的看法,说出去,在文渊阁当中的人,肯定是不会被理解的。

    “皇上,咱们县城里面的断狱,现在只是在学大明律,许多地方运用的还不熟练,事实上这样的问题,也是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来解决的。”

    准备了一下,公孙明不但算从经济上面做着手。

    崇祯点了点头,他知道大明那个方面的人才都缺,县城里面的断狱,虽然有着单独的审判权力,可要想判断这么复杂的案子。

    在大明律上面,可是看不到的。

    “继续说。”

    “微臣认为,大理寺在编撰大明律的时候,可不可以先不忙着修改现有的律法,而是从各地县城当中挑选一些特殊的案例,看看那些案例之中是怎么解决的,然后向上推到出更加完善的律法,而且这个还可以成为一个长久的办法存在。”

    随着公孙明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崇祯心中一怔,自下而上的改变律法,这种思路别说他没想过,就是听都是第一次听说。

    神圣的立法权,下放到地方上。

    那么大理寺又在当中做那种角色?

    到时候皇权和内阁,乃至于军法,又该处于哪一种地位?

    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古至今,都没有这种办事的。

    “而且这样总结出来的律法,会更加的全面,因为它会活过来,有生命的活过来。”

    最后公孙明总结道。

    在说到激动的时候,双手挥舞着仿佛他已经看到了一部永无止尽,活着的律法诞生,而且是从他们的手上诞生的。

    最实际的做法,最贴近真实的律法。

    可要比他们坐在屋子里,绞尽脑汁的去想对策,容易的多,也严谨的多。

    李长庚浑身一阵恶寒,仿佛已经进入了寒冬腊月。

    不自觉的紧了紧衣袖。

    这种律法的设立,怎么看都不靠谱,地方上的那些断狱,能够有多少见识,能够制定出来多经典的律法?

    怕是遣词造句都会自相矛盾。

    这种事要是真的成了的话,他们这些朝廷的大臣们又该处于何地?

    更上面的皇权,又该放在那一边?

    骆养性更是目瞪口呆。

    他以为自己已经很大胆了,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人比他还大胆,心中暗道:难道初生的牛犊真的不怕虎?可他明明见过一条案例,说是牛犊子,见了老虎绝对会吓得乱跑的啊。

    哪怕是还在纠结着前一个案件的范景文和朱继祚都被惊住了。

    一时间手上力气没用好,扯断了下巴上面的几缕胡子。

    文渊阁的场面,突然间就陷入了凝重之中,目光都齐刷刷的看向了崇祯,就等着崇祯来拿主意。

    而在这一刻,不少人都在心中暗骂:因言获罪,看来必须要重新拾起来,要不然什么人,什么话都敢说话,那还了得。

    崇祯的沉默,加剧了文渊阁的凝重气氛。

    在场的众人,没有谁知道,在这一刻皇上心中到底在想着什么。

    明明是一件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只要权利到位,就很容易解决的事情,怎们忽然就变成了大明律的起草方案,从民间开始了?

    恒古未有啊。

    公孙明低着头,没有看任何人的脸色,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也明白这句话说出去,到底会得罪多少人。

    更加难说的就是,皇上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崇祯的思绪,一下子扯得很远,他想要在自己的脑子里,找一找,到底有没有这种奇葩律法存在的可能。

    他自认是一个学渣。

    记不得多少有用的东西,之所以现在坐在皇位上,也不过是运气好而已。

    可好运总会用尽。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