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岁方秋(二)

    第五百二十八章岁方秋(二) (第2/3页)

望没有看到,却看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一群酒囊饭袋。

    还是教不明白的一群酒囊饭袋。

    吃饭的时候,一个不落下,还装模作样的立了许多的规矩。

    让他们去抄书赚钱,都没有多少人动手,出去给人教书,更是觉得有失身份。

    难道以前的那些先生们,也都是没有身份的人?

    不外乎,就是现在的教书先生们,身上的规矩多了一些而已,就这都受不了,还能够做什么?

    随着薛国观的一声住口,屋内一静。

    李长庚面无表情的看着。

    他要是想走的话,早就走了,不过是给高弘图了一个面子,不过他心中也明白,这一个面子给出去之后。

    自己在皇上面前,可就真的无地自容了。

    吃着皇粮,却做着和皇粮无关的事情。

    他都不敢想,回去之后会面对的是什么。

    也是自己的脑子给进水了,才会答应高弘图这么离谱的事情。

    他可是内阁首辅。

    首先就要对大明负责,对皇上负责。

    可现在这是什么事?

    “难道我们说错了?像这样的儒贼,若是以往,可是绝对活不出三个时辰。”

    其中一名儒生,在被震慑了一下之后,立刻满脸通红,仿佛受到了多大的羞辱,瞬间反驳道。

    薛国观虚弱的看了看着人一眼,此人他认识,对于四书五经的见解,就是连他在某些方面都有所不如的。

    而且人还年轻,只有二十五岁。

    经意没的说。

    就是八股文章,也做的让人赞叹不已。

    可这有什么用?

    如今的大明,已经用不上这个了。

    或许往后也更加的用不上,可传承就是传承,本来他还很放心,儒学后继有人。

    可现在看来,把传承放在此人的身上,那是会带来祸患的。

    “时代变了啊。”

    薛国观叹息一声道。

    其实,据他所知,在曲阜的周围,向他们这样还在追求儒学的人,大有人在,只是大都在暗处积攒实力而已。

    也就他在明处,吸引着一些人的注意力。

    说白了,就是牺牲他们,来成全别人。

    “高弘图出去已经快半个时辰了,应该快回来了吧。”

    李长庚一点都不想在这里待下去了。

    他在西安府的时候犯过错,在京师的时候也犯过错,谁知道,到了曲阜,还是依然错误不断。

    忽然他心中,有了一点明悟。

    为何皇上出来的时候,都是会带着他,而不是李定国。

    就是他的心思不定啊。

    都说历史上李广难封,他是不是也要走李广的老路子?

    前面他已经努力了这么久了,要是后面前功尽弃,史书上最后,到底会给他怎样的一个评价?

    首鼠两端?

    还是意志不坚?

    想到这里,他就再也坐不住了,仿佛坐下的凳子上有了钉子一样。

    不但如此,就是耳边的苍蝇也是嗡嗡叫个不停。

    若是他的身手敏捷的话,绝对会在刚刚此人话语出口的瞬间,上去给几个大耳光不可。

    突地。

    外面传来了一阵欢呼声。

    李长庚唰的一下站起身来,刚要上前开门,就见门从外面开启了。

    “我···我···”

    进门之后的高弘图,本应该在成功了之后,说一句幸不辱命的。

    可此刻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的脑子,到现在还是乱哄哄的,完全都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答应下薛国观的请求。

    “失败了?应有之意。”

    薛国观似乎是想开了,一点都不以为意。

    “你们走吧,让大明富强,比在学术上辩论更有意义。”

    说着挥手,示意他们赶快回去。

    他以前只听说过崇祯皇上,今日能够见上一面,还能够听到几句话,就已经明白,只要皇上还在,儒学是别想出头了。

    与其把一些偏向儒学的大臣们,从朝堂之上拉到他们这一摊浑水当中。

    还不如就这么的融入现在的大明最好。

    往后的事。

    那就看往后的人,是不是需要这样的学派了。

    曾经夫子周游六国,都没有人用儒学,后来还不是成为了一家独尊?

    他心中对儒学有着这样的自信。

    所以也就不再这上面揪着不放了。

    “哎···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