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使君宏放(一)

    第五百二十九章使君宏放(一) (第2/3页)

聪明,和勤奋,可后来呢?还不是奋斗成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代贪官,就是说他这种偷光的做法,本就是错误,然而在某些人的包装之下,粉饰的就仿佛是圣贤在世的做法,朕在想,要是以后这些人拿到了权利,是不是你我都是史书上的暴  -君之类的人?”

    凿壁偷光?

    王冲一怔。

    这个故事他听说过,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西汉时候的事情,若是没有记错的话。

    此人长大了之后,还是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如今,他已经对皇上,如何解释成语,有了一种更加有准备的心里。

    可此时,心中还是一阵无语。

    这是,又一个成语被黄上风给祸害了?

    不过,怎么听着,这么有道理呢?

    能够把偷东西,哪怕是偷光,都说的是一种千古少有的文人轶事,也算是这些儒生们有本事了。

    “后来成了大贪官?不可能吧?”

    王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由得在周围看了一眼,忽然发现,一直跟着的高弘图和李长庚,这一次并没有和他们同车。

    心中不是很自信的问了一句。

    他只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至于后来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了解了。

    若是真的如此的话,那么书生的笔,搞出来的这种春秋笔法,和断章取义,那就很了不起了。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

    岳武穆都可以是民族的罪人,秦桧则会成为民族的大英雄。

    这都不是不可能的。

    毕竟已经有了前例可寻了,后来者不过是照猫画虎,没有任何的一点难度。

    殊不知,要是他的心中的想法,真的说出来,怕是崇祯真的会点头水一句,不是可能,而是一定的话了。

    “可不可能,你回去翻翻书不就明白了。”

    崇祯没好气的说道:“哎···其实这些东西,知不知道,都没有多大的区别,反正读到这个故事的人,本意就是为了教育人,要学会怎么挤出时间来学习,只是取材的故事错了一点而已。”

    王冲连连点头。

    偷东西。

    不管是偷什么,哪怕是一缕光,那都是行为意义上的偷,哪怕是说的在好听,这种办法也是不可取的。

    大人们有时候,还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某些不好的想法。

    可是小孩子呢?

    一旦养成了‘偷’的习惯,那么就很难改变。

    就拿他训练卫武军一样,其中有多少人,被称作刺头,可是这些人愿意做刺头吗?

    很显然,经过了他长时间的观察,还真就不是。

    不过是,因为长时间的那种不对的习惯,养成了之后,在军队之中的规矩之下,格格不入罢了。

    想要改变这些人。

    真的很难。

    除了加大训练,就是加大训练。

    之所以如此,就是这些人,很奇怪的就是,很聪明,要是放弃了的话,他还真就舍不得。

    王冲一直都没有搞懂其中到底是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对于崇祯的这话,王冲很赞同。

    故事,就是教育人的,不是拿来恶心人的,也而不是把人往歪路上引导的。

    若是读错了书。

    怕是真的会做错事。

    “哎,书本上的陷阱还是太多了,往后编撰教材,还是要专门找一些有学问的人才行,最好是那种道德水准相当高的。”

    王冲也是唉声叹气。

    他带领着一支卫武军已经很难了,现如今清晰的知道了,皇上所面临的问题,心中就是一阵泄气。

    太难了。

    就连学生们上学的教材,都得精心的挑选,以免其中掺杂进去了毒物。

    让大明的下一代,成了试毒的对象。

    到了那时,大明可就要真的被人给玩完了。

    听到王冲说起这件事,崇祯的心头也是一跳,他可没有想到,只是起了一个开头,王冲就能够举一反三的猜到结尾。

    本来这一次回京。

    崇祯就想要全力的办这件事的。

    他就是要好好的查一查,是不是有人给他的教材中夹带私货。

    “有觉悟,要不这次回京,你就牵头,好好的查一查,大明从小学,到中学的所有课本,看看里面的内容,是不是有问题。”

    崇祯本来是想要把这件事,交给高弘图去办的。

    现如今遇到了一个更能够领悟他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