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七十四章 垦荒山中
第二千零七十四章 垦荒山中 (第3/3页)
攻城车啊。
做完这些事后。
他才带着学生,押运着80个营头,浩浩荡荡地入山。
这4万人,就是他将来起家的本钱了。
至少能练出8000精兵来。
因为他们都是精装。
老弱病残,怎么可能长途跋涉到幽州这种边地作乱?
入山之后,就不得不分散。
因为没有能够直接安置下几万人的山谷。
山中还有些地方有田,但只能安置百人,千人。
这也是刘焉等人并不在乎的原因。
他们哪里知道后来张燕就靠着太行山山谷中开垦,聚集数十万人,让袁绍这样的北地雄主都无可奈何的?
山中开垦有一个问题,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草。
否则的话,还没有开垦出粮食,就会活活饿死。
闻人升根据记忆中的三国地图,然后开始安排学生们携带营头,去不同地点安置。
进了山,他就不管什么州郡的限制了。
这里山谷之中,许多是互相联通的。
他选择了十处大的山谷,然后将人安置在其中。
4万人,基本就安置完毕。
然后发给粮草和农具,召集铁匠,将之前战场上的缴获铸造成农具和斧头,让他们伐木造房,就地开垦。
此时正是春夏之际。
山野之中还有些猎物和树皮草根,可以凑合吃饭。
此时开垦,到了夏秋之时,还能种出一些收获。
大概就是一斤粮种收20斤左右。
一亩地能产80斤的样子。
大概需要5亩地才够一人活命。
因为还要收缴一部分作为屯田费用。
无论如何,在闻人升的纵横捭阖,日夜操劳之下,十个屯户终于落成。
中间又因为疾病、饥饿、伤势、野兽袭击,而死去了两千多人。
放在后世就是惊天大事,而在这时,没有几人在乎。
反而纷纷称颂闻人升的德行,活人数万,人人称一声“赵公”。
做好这些事后,闻人升继续开办他的山中学堂。
他要安心种一年田地。
同时继续向太行山其他山谷进发,将张燕的盗贼群都给收编。
在山中,战车就不方便了。
好在士兵们已经得到训练过,掌握了互相掩护的要领。
他正好改成鸳鸯阵。
这正是应对山地丘陵地形的法宝。
而且山地丘陵不怕对手的骑兵突击。
只要熟悉地形,很容易伏击敌人。
闻人升还是维持着千人的常备队。
屯长们平时训练民众,闲时就聚集在一起听闻人升讲课,操练。
因为山中路难行,所以闻人升都是在十个谷地营寨中转移着讲课练兵。
保证人人都知道他,人人心中只有他一个首领。
其他人只能在小范围内发挥首领作用。
同时一手抓后勤,一手抓军备,将武器作坊、粮仓储备都集中在中间山谷中,作为根据地所在。
现在他有存粮五千余石,4万人开始干活就吃得多了,但又有山林猎物补充,可以减少一些消耗。
一天一人要吃一斤粮食,4万人就是400石粮食。
也就是说他的粮食其实只够吃10天,还不算转运消耗的。
但因为已经分散在山谷中垦荒,很多人可以三两粮食混合野草树皮来吃。
这年头还是汉代,山林破坏不是很严重。
主要是因为山林都是诸侯官吏的,百姓不得允许不能上山去砍的。
所以他们还能维持一月的使用。
闻人升现在唯一能压榨的地方,也就是张家庄园。
又与幽州一些商户大地主达成协议,以酿酒术、种地法来做交换,又换得五千余石粮食。
换成别的诸侯,动辄十万石粮食,其实不太可能的。
粮食纵观整个三国都是珍贵的。
直到屯田大兴,才初步解决了粮食问题。
而闻人升要想等到不缺乏粮食,粮食能够自力维持,至少要到秋季。
中间还有五个月的时间。
因为他有很多后世改良的种田之法。
比如如何耕种,如何翻地更加省力,如何改进农具,他都一一传授给弟子。
这让他的声望也越来越高。
在这些山民中直逼篡位前的王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