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零三章 绊倒巡按

    第二千一百零三章 绊倒巡按 (第2/3页)

号,不停向上升职。

    比如明末的宣大总督卢象升,就能清查屯田,不仅不再需要朝廷的军饷,还能上交粮食二十多万石,简直是一股真正的清流。

    要知道当时的土地几乎都让边将瓜分了,士兵沦为佃农,除去家丁根本毫无战斗力,烂得不成样子。

    而且还要索取粮饷,让朝廷负担越来越重。

    朝廷本来下发的土地就是让士兵们自行负担粮草,自己屯田自己耕战。

    然而土地被将领侵占,非但做不到自行负担,还要朝廷再下拨粮食。

    如此一进一出,财政立刻大坏。

    而现在的王巡抚,有着闻人升的识人辅助,可以说发挥出的效果,等于80%的卢象升本事。

    明朝为啥完蛋?

    还是官吏风气腐烂了,从上到下都烂透了。

    包括边将也是如此。

    贪于享受,当地主,哪还有艰苦打仗的心思?

    每每上阵,一遇逆风就想逃跑。

    当然也有少部分敢于拼命的。

    正如闻人升所说,太少了。

    而且大部分都是庸碌之将,他们一逃,阵势崩溃,勇将勇丁都被坑死了,久而久之,再没人拼死,大家就是比拼谁跑得快。

    王巡抚现在就在准备做一件事,清查屯田。

    以前做不了,那是因为手下人不行,不能支持。

    现在手中多了一批能干吏员。

    如果能够清查屯田,让他巡抚之地,田赋大增,不需要朝廷下拨军粮,反而能够贡献。

    那他在天下督抚之中,立刻就能展露头角。

    毕竟皇帝、阁老、部堂们,最发愁的事情之一,就是给九边供应粮饷一事。

    他若是展现出这种本事来,即便有人想要用派系压制,都不可能了。

    毕竟粮食是实打实的上缴了。

    考评绝对不会差了。

    否则的话,传扬出去,那就是打压良臣的名声了。

    即便是权宦,也不敢冒这个风险。

    毕竟当今皇上并不昏庸。

    而缴纳的田赋又是实打实的,这个没法作假隐藏,不用下拨粮食,还能够上缴粮食,一进一出,太过明显。

    这也是王巡抚想要干的事。

    以前他是万万做不了的。

    毕竟手下没人,如何清查土地,如何确定将官侵占了多少?

    当然他第一刀不会挥向将官,而是挥向几个王府太监。

    此时的阳和附近,有一个郡王,府中几个太监,仗着郡王的名头,侵占了一万多亩好地。

    都是靠河的水浇地,旱涝保收的那种。

    这种地,一亩就要10两甚至20两银子之高,绝非普通旱地能比的。

    而王巡抚也早就知道这位郡王是不管事的,那些土地都被太监给占去了。

    好处并没有落进王府里。

    这其中就大有文章可做。

    得罪几个太监,但不会得罪王爷。

    王爷非但不会向朝廷上书,还会感谢他。

    问题是他得有人将这事办下来,他一个巡抚不可能跑到田间地头去查这事的。

    得有可靠的,胆子够大,心又细,又有本事,又忠心……这样的干才去完成。

    而闻人升就帮助他筛选出来了。

    因此他正在行动。

    事情一一安排下去。

    “尔等要努力办差,阳和郡王的典宝正(正六品)韩于、典膳正(正六品)罗星,两人分别侵占大量官田,对下欺压,对上隐瞒,你们务必要清查清楚,地在何方,数量多少,流转史,经手之人,田庄……”

    他一一吩咐着。

    这事若是办好了,他在士林中有了名声,朝廷也有了用度。

    一万亩官田水浇地,一亩平均有4石的收成,那就是4万石的粮食。

    要知道整个sx省,一年缴纳的赋税不过是280万石。

    清查两个太监,就能得到4万石,可想而知能给朝廷多少震撼?

    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他还要继续清查下去。

    当下有兵的将官,他仍然不会动,还要拿出部分来安抚对方……

    这都是套路。

    得罪勋贵,太监可以,但不能碰官员、将门……

    说白了前者名声臭,又没有兵权,后者有名声,有兵权。

    王巡抚是要做能员,不是做海瑞的。

    海瑞连徐阁老都能拉下马,皇帝都敢骂,后人却没有几个敢学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