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零四章 选贤任能

    第二千一百零四章 选贤任能 (第1/3页)

    王巡抚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

    “这吴巡按如此难缠,竟然如此简单就败了?”

    他很是不可相信。

    “其实并没有什么复杂之处,江南之地,这种手段早就是人尽皆知,不过是在西北之地,民风淳朴,士子稀少,人人畏惧官僚。”闻人升轻描澹写道。

    “原来如此,吾也听闻江南之地,士子若遇不顺之事,动辄成群结队,去衙门堵门,即便知县知府,都要稍避锋芒。”王巡抚点头道。

    闻人升点点头。

    其实对方还是小看了江南士子的能力。

    王巡抚并不知道在江南士子到底有多么厉害,有多么强的潜势力。

    他们可以操控士林舆论,甚至可以决定科考之事!

    能够谁能中举,谁能够成为秀才!

    还出现“复社”组织。

    这就是江南士子的能力。

    虽然说他们做的事,仍然是虚伪,仍然是为了自身利益,披着一层儒家道德外衣。

    但究其根本和运做,其实已经有了满清末年,士绅推举地方自理的形式。

    操控科举,操控民心,操控官场,虽然大半都是处于私心做事。

    真有公心者,寥寥无几。

    然而这个形式之下,毕竟不可能出现士子们公然允许屠戮百姓的事情存在。

    过分贪婪,过分丑陋的事,还是不能公开于众去做的。

    当然背地之龌龊,也是比比皆是。

    而且欺压那样的话,真是脸都不要了。

    他们这种形态虽然烂,但和满清那种极端压制,动辄砍杀,非常狠毒的治理模式,还是强得多。

    最后王巡抚又说道:“很好很好,世侄这事你办的不错。”

    “对了,我最近想要清理城中田亩,还需要一些精于计算,做事勤恳,不畏权贵的老账房,你且帮我寻一些来。”

    闻人升笑道:“此事简单,可以去找一些商家的退休掌柜帐房,将他们召集起来,我来进行逐个鉴别,务必选出可靠之人。”

    “那好,这事就交给你了,若是能清理出国朝应有之田亩,此来一大功绩,我必然向上保举于你。”王巡抚也给出了正式酬劳。

    李浩很厉害,但在他手中也只能是在一镇之地发挥,若是入得吏部,识别天下之官员,那才是得其所用。

    只是吏部最为权重,一个郎中、主事,都得是二甲前列,数年之后有背景者方能上任。

    他很清楚其中的难度,也只能唏嘘不已。

    若是李浩中了进士,成为翰林,能够成为皇上身边之人,那就好了。

    想到这里,王巡抚决定再隔些时间,立下大功后,再向皇上专折举荐。

    自古就是识人最难。

    尤其是对明君来说,识人之明,才是最厉害的本事。

    突然间,王巡抚有些畏惧。

    万一李浩这种人,被一些野心之人拉拢去,或者自立……

    不可能,他又心中暗笑,对方仅仅是秀才,是文人。

    自古哪有文人造反成功者?

    只要不让对方沾染兵权,不直接掌兵,就不会有问题。

    最多一杯毒酒就能解决了。

    而在这时,闻人升也是拱手道:“世叔客气了,学生实在愧不敢当。”

    随后两人又谈了家长里短,然后闻人升才告辞离开。

    王巡抚看着对方背影,又是摇头。

    李浩定然没有什么造反之心的,不然的话,识人之本事,干嘛要暴露给自己?

    悄悄坐大不行吗?

    不过他也要书信一封,给京中几个好友,事先打底。

    不然的话,万一他出了什么事故,这个就不知将来会成为司马懿,还是诸葛武侯了。

    只要有别人知道他的本事,那就不担心了。

    其实也无所谓,毕竟很多厉害人物让人信服的,就在于有识人之明。

    他想了想,又摇摇头。

    自己还是多想了。

    闻人升自然知道王巡抚会想些什么。

    他就从来没有指望封建官僚的操守和道德底线过。

    不掌兵,怎么可能?

    任何一个历史教训都明白地说过:

    无兵无根,无兵无权。

    随后他又回到临时住处。

    身旁一直跟着三个义子。

    刚刚到家,就看到谢长庚在门口等着。

    “进来吧。”闻人升直接说道。

    闻人升进来书房之后,谢长庚就跪在地上。

    “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