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一十四章 斯巴达的故事
第二千一百一十四章 斯巴达的故事 (第3/3页)
做不到的。
现在黄太吉只要在朝会上,与诸多八旗权贵们商量一番就做出决定,其集*之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南明皇帝了。
所以说独坐汗位,不过是将名副于实而已。
“大汗英明,先征东朝,可以避免以后的后顾之忧,我愿意领兵。”二贝勒阿敏一听,立刻应声道。
其实这半年来,他经常因为旗下人犯错,而遭到公开斥责,羞辱,已经忍无可忍。
然而他没有办法。
因为他不是老汗的嫡子,他是老汗兄弟的儿子,因为父亲和自己的战功和遗留来的牛录,才能被封为四大贝勒。
所以他也是立足最软的一个。
他要反,没人会帮助他的。
他本就不是努尔哈赤的子孙啊,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
其他人也纷纷请求自己领兵出战。
谁不知道东朝是个软柿子,比打大明和蒙*要软的多的多。
打大明,他们还有家丁和客兵很厉害。
比如白杆兵,若不是用投降的明军炮手和大炮轰击,要付出更多的死伤。
一直以来他们都自称没有什么大损失,甚至是零损。
其实完全不是那一回事。
他们一直在捕捉北面的野女真,因为双方语言差不多,而且野蛮女真更加凶悍,擅长用弓箭,擅长忍耐吃苦。
所以捕获来,给于土地和包衣,再加上皮鞭和斩首,靠着语言类似,十个人抓来,七个人能够迅速融入牛录中。
他们一直在抓,而女真人从独立到入关,总人口数一直没有大增长。
最后入关前也不过是20万丁口。
发了所有十岁到60岁的人,才凑齐七万人,然后又加上蒙*还有汉八旗,这才凑到十二万人,打败了李自成后,招降明军,才迅速膨胀。
这显然是历次战斗中,损失许多士兵导致的。
至少要损失了四到五万人。
这是因为明军经常不能大胜,对方能够有序撤退,撤退前都将死者伤者带走。
故而斩获首级极少,最多一次两百多,就是大胜了。
平时就是十几个,六个,这样就是不小的胜利。
而现在,黄太吉刚刚要答应阿敏,突然心中一动。
如今这样做,不是太低级了吗?
这种铲除异己的手段,远远不够光明正大,也不够上台面。
只是让对方自己暴露短处。
为什么不进一步增强八旗向心力?
就像自己之前做的那样,以汉人包衣为耕作之奴才,以八旗为作战之奴才,两者分开。
就像古代的斯巴达人与希洛人的关系一样。一个专门作战,一个负责耕种和杂务的奴隶。
当然他知道斯巴达人最后的下场,就是被奴隶们推翻,失去了战斗力。
实际上斯巴达人看似勇勐牛逼,最后也是因为错误的措施,失去了光荣,被人消灭了。
但是汉人不同。
他们骨头里就是擅长跪下,一直跪到最后。
只要有口饱饭吃,8成人都不会反抗,而且会齐心协力地将其他二成反抗人一起拖着跪下,还会主动砍下二成反抗者的头颅来讨好主子。
玩家黄太吉非常了解这一点。
几百年后还会有大量奴才主动维护主子的统治,然后砍死其他反抗的奴才。
比如着名的某文正公,自从他之后,文正二字臭不可闻。
“二贝勒既然答应领兵,那自然是很好的,不过我想了想,你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我又改了主意,决定由豪格与岳托征东。”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黄太吉毫不尴尬。
毕竟刚刚可是他命令二贝勒去东征的。
他只是动情道:“我们八旗女真,能生存下来,能屡战屡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团结,最需要的也是团结,我们要一直勇勐,团结,敢战,不能因为一些龃龉而像南面软弱龌龊的汉人一样,自相争斗。”黄太吉很动情地说着。
阿敏听着愣住了。
他一直以为黄太吉想要杀死自己,想要吞并自己。
然而现在听对方的话,却是在开解自己。
对方似乎在说,只要自己遵守他的规矩,就会一直团结自己?
这不是笑话吗?
八旗所谓的团结,是建立在可怕的军纪与严酷的外界压迫之上。
老汗只是因为两个小贝勒的母亲坐着轿子经过他的汗宫,没有下轿子,就将其无情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