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四十八章 无限粮食

    第二千三百四十八章 无限粮食 (第1/3页)

    闻人升随后道:“所以说,你想要破局,就能发掘出一种优势来。”

    “现在你想想,你有什么优势?”

    皇帝想了想:“我的优势,就是我还是皇帝。”

    “错,你刚刚也说了,你仇恨最高,所以这是你的劣势,树大招风。”闻人升摇头道。

    “那我还有什么优势?”皇帝不解道。

    “你的优势,就是这一千多还忠诚于你的部下们。”闻人升摇头道。

    这可比李自成,努尔哈赤起家时富裕多了。

    只是对方的心理包袱太重。

    从排场上就能知道,还抱着自己是皇帝的排场,只要还有这个想法,就不可能获胜。

    不愿意低头去做事,不愿意从小处做事。

    那就不可能崛起。

    “哦,说的也是,可是我要怎么利用他们?”皇帝又问道。

    “利用?不,伱首先要将他们当成你的腹心来用。”

    “激发出他们的战斗意志,能让他们扩张。”

    “以他们为核心建立新体系,能够让新体系在新的地方复制。”

    闻人升随口说着。

    他造反的经验太丰富了。

    基本上可以说,在封建王朝的背景下,只要运气不差,有着一点大势,他就能造反成功。

    毕竟封建王朝的矛盾太多太多了。

    哪怕看似太平年间,也是一堆矛盾,不说遍地土匪,但也可以说是贼寇丛生。

    唯一好些的时候,也就是古代土地没有开垦完,还有大片荒地和森林时。

    那时候百姓不愿意造反,因为有造反的功夫,不如去开垦土地,打猎捕鱼来养活自己的收益高。

    有困难要造反,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造反。

    “你说的都很好,现在具体要怎么做?”皇帝诚心诚意地问道。

    “现在大家的均队其实差不多,关键就看谁的战斗意志更强烈,谁更豁得出去命。”

    “你的新军就要做到这一点。”

    “那就要想办法给这些人对应的待遇。”

    “你说的这些我其实也都懂,但是不好做,我很穷啊。”皇帝摇头道。

    “呵呵,穷也能刺激。”

    “现在该怎么刺激普通士兵的战斗决心呢?

    “第一赏罚要分明。”

    “第二建立缴获制度,专门的战场扫荡队伍,不准私人藏战利品。”

    “用军纪加奖励来让士兵们顺利作战,作战统计要公平。”

    闻人升一口气说了几十条。

    可是皇帝越听越摇头。

    “太麻烦了,这样下去,打败叛军得20年吧?”

    “20年,还不行吗?”

    “不行,人家刘邦不是才7年就夺取天下了?他怎么这样容易?他也不是什么大贵族啊?”皇帝郁闷道。

    “呵呵,几年夺取天下的皇帝的确不少,那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基本盘,抓住机会就能迅速收拢将领、兵力、地盘、建立营运体系,然后滚雪球一样壮大。”闻人升点点头。

    “但你现在需要的是脚踏实地,一点点从头开始,因为你面临的对手太多了,而且你和之前的造反者不同,他们能快速吸收对手壮大,而你不能,对你来说,其他人都是叛逆,只有平民才是你的依靠。”

    “我为什么不有,我也可以吸收我的对手。”皇帝不满道。

    “因为你是皇帝,那些叛逆如果重新反正,始终会担心,你秋后算账。”闻人升摇头,对方果然是高高在上的创始神,不了解底层人的心理。

    这样说吧,投靠反王,没有心理压力,还能成为原始股东。

    大家都是造反的,谁也没有原罪。

    记住是,原罪。

    而向朝廷反正,你天生就带着原罪。

    最最典型的,看看水浒中的宋江和梁山结局就知道了。

    水浒不仅仅是,还是写实的。

    作者本人就经历过战争,还做过军师一类的参谋人员。

    很明白上位者的心理。

    你一个反正的人员,用到你时,给你笑脸。

    用完你了,那就要担心你会不会再次背叛,干脆杀了好。

    而如果宋江投靠方腊,两个都是反贼,顶多宋江这个头目倒霉,但手下不会倒霉。

    皇帝到底也不傻。

    仔细一想,也就想明白了。

    “难怪选择投靠我的人越来越少,看来他们是担心这个,那我下令,永远不追究他们的罪责?这样行吗?”皇帝询问道。

    “这个可以,但您要做的还是要扎根本地,努力经营人口,耐心低调下去,等待时机,磨练兵马。”闻人升认真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