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五百五十八章 我们应邀请而来

    第二千五百五十八章 我们应邀请而来 (第1/3页)

    就这样一路熬到了现代社会,王大凡终于感到情况开始有些变化了。

    有人也隐隐发现了他的存在。

    毕竟他这个变量在人类很多次危机的时候,都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比如某次大瘟疫。

    他本该冷眼旁观,但没有办法,这瘟疫似乎持续了上百年不带消失的。

    实际上是人们知识太匮乏。

    本来他早已传播了相关卫生知识。

    结果封建社会被野蛮入侵,知识大断层。

    类似于从罗马遍地澡堂泉水,结果中世纪一辈子只洗两次澡的可怕情形。

    那竟然是因为有人有一个理论,洗澡容易伤风感冒,是因为洗澡洗去了身体的保护层……

    没错,他们将污垢看成是保护层。

    完全忘记了洗澡容易感冒是因为温度变化大,罗马位于地中海气候,温差小,又经常是炎热天气。

    所以没事。

    而殴洲其实大部分地方都比大夏的北东地区纬度高。

    这也就是因为有暖流经过,才不是那么冷。

    但也绝对不热。

    于是,王大凡出手了,他不忍心看着子孙们,因为愚蠢的错误,而死得那么多。

    结果证明,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祖父。

    而这样的事,发生了不止一次。

    现代世界。

    一间文史錧。

    有位老者正在整理历史事件。

    他发现了这一蹊跷,并且大感兴趣。

    为什么每到人类灾难之时,就有一个神秘人,或者神秘组织来救世了?

    这是天命,还是真存在这样一个隐世组织?

    而这一蹊跷,好多人都发现过了,并且对此做出各种评论。

    有人当成“五百年必有圣人出”。

    有的认为这是英雄出于危难,豪杰显于乱世。

    有的则是认为这是上帝的旨,让天使来地下。

    很快老者就看到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上面写着秦皇为了长生不老,为了寻求不死药,不惜损耗了大部分的国力,去寻找一个“转世人”。

    死前还在嘱咐亲信,一定要继续找下去。

    找到后,他也能转世。

    这秦朝按道理,本来还能多坚持十多年,结果提前就消亡了。

    这种强大的势力,竟然扛不住多少年,说明不是强大就稳定。

    相反一些小国摇摆千年不倒。

    想到这里,老者看到转世人,突然灵机一动。

    他想到小时候太爷爷说过的一句话。

    “咱们这一支啊,是嫡脉,是上古王族,能追溯到数万年前。”

    当时他对这老人家的话,只当成老糊涂了。

    满脑子只想着女同学……

    而现在他老了,他立刻就对这份回忆起来的话有了兴趣。

    太爷爷是个严肃的人,不会无端说诳语。

    哪怕是面对孩子也是一样,尤其是涉及这种家族传承的事。

    太爷爷更加是严肃非常。

    他活了108岁。

    他的儿子甚至孙子都老死了。

    对自己这个重孙,当时肯定是非常认真的。

    想到这里,他立刻去翻查家里流传的族谱。

    同时还有族志。

    这些东西都有人专门记录收藏,即便是战乱也要死死保护好。

    其实战乱他们能提前感知到乱世气息,就将东西藏在某处深山里。

    这样的大族往往会有类似的准备。

    将家族分散开来,有的去山中,有的去海边。

    分散得越开越是安全。

    曾经,他对这种家族传承嗤之以鼻,觉得人都是要死了。

    人一死,最多你孙子还能记住你。

    你孙子的儿子基本不可能记住你,也不会上香了。

    何况上香你也不知道。

    所以最顶尖的人,追求的是青史留名。

    不爱财不爱官,不爱女人。

    因为这些东西死后都会没了。

    唯独名声,死后反而有可能越来越大。

    最典型的就是画家……

    生前潦倒无人问,一死成名天下知。

    这其实是最可怜了。

    如果他地下有知,看到吃稀粥的他,死后一幅随便的画,就能卖出上千万,足够他当大富豪的。

    他肯定会被气活过来。

    生前有百分之一的价格,他也心满意足了。

    所以画家这个职业除去少数早早成名者,很多都很亏。

    而此时,老者却从族志里发现了一丝端倪。

    “我们族群每过二百年,必有一大才。”

    “比如前唐诗人王志,后宋词人王韩……”

    “而且精通天文地理,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