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工

    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工 (第3/3页)

纪较大的中年人,他们没有任何其他的手艺,但是他们在尽力工作时,每人每天能够制造出2300多枚钉子。

    如果是同一个劳动者,既要负责鼓炉、调火、烧铁、挥锤打制,还要在打制钉头时注意调换工具。

    而以一道工序为职业的人,其劳动的熟练程度通常也高得多。

    他们操作的速度之快,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就像刚才你滤纸的时候你花了五分钟才匀出一张纸。

    但是那些工人差不多就是两三分钟一张,不知道你注意到这点没?”

    “好像是的。”

    “所以说,专一就行,我不需要他们全能,只要他们能专一而精做好一道工序即可,至于休息的时间都是他们自己挤出来的。”

    “如果节省了由于转换工作而损失的一些时间,那么由此得到的利益,会比我们乍一看时所能想象到的利益要大得多。”

    “人们不可能很快地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特别是当另一种工作要使用完全不同的工具,且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时。

    比如,一个乡村人既耕作农田又担任织工,如果他在织机与耕地之间来回奔波的话,就一定要虚耗许多时间。

    诚然,如果这两种技艺能在同一场地上进行,那么无疑可以减少许多时间上的损失。

    但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很大的损失,因为一个人的手在由一种工作状态转向另一种工作状态时,通常都要闲置一会儿。

    一个人在开始一项新工作的最初时刻,总免不了会心不在焉,势必难以立即积极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工作中。

    而且,这种状态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个农村劳动者,如果他每半小时就要换一次工作和劳动工具,而且几乎每天都必须从事20项不同的工作,那么他自然(甚至可以说是必然)会养成闲荡、偷懒、随便等习惯。

    农村劳动者就因为这些习惯,常常会流于懒惰和散漫,即使到了形势非常紧迫的时刻,他们也不会精力十足地干。

    所以,即使他们在技巧方面没有缺陷,但仅仅就是这些习惯,也足以大大减少他们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分工之后这些问题自然也就不会存在了,这也是为什么一群啥也不会的人最终会做的比那些匠人做的快的原因。”

    “现在的话你明白了吧?”

    “懂了懂了,这次是真的懂了。”

    刘菱是真的怕了,王允一啰嗦起来就不会停。

    简单的一个分工就给她扯了一刻钟还多,虽然刘菱不讨厌王允这个认真的样子。

    可是刘菱是真的不喜欢这些东西,所以王允给刘菱说的她听起来很没有感觉。

    比起王允给她介绍菜式,对于这些管理的她是真的提不起来兴趣。

    “走吧走吧,我们去下一个厂。”

    不等王允再开口刘菱就拉着王允王允向着厂外走去。

    刘菱怎么想的王允自然一眼就看出来,“这小妮子好像有点不耐烦我了呢。”

    王允这样在心里想到。

    想了想,“这难道就是前世说的别给恋爱的女孩子讲道理?人家只是想要甜甜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