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再下两城

    第117章.再下两城 (第1/3页)

    宣城古属吴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是远近闻名盛产纸张的地方。

    古时的人们就开始造纸写字了,在不少地方都有自己传统的制纸工艺。

    但别的地方产的纸为什么就不行呢?

    其实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纸,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宣纸,只是因为宣纸的名气比较大,所以就成为了书画用纸的专有名称。

    严格地说,宣纸指的是书画用纸,一般是用青檀树皮作为主料制成的,有些也加入一定量的长秆沙田稻草来提高质量,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

    而宣城,就是以宣纸闻名于世的!

    宣城,位于山区,境内群山环绕,山峦叠嶂,溪水川流不息,有一棵老青檀树矗立在城门口,正是因为这青檀树,这里才成为宣纸的故乡。

    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纤维柔韧绵密,质地纯正,远远优于他地,而这恰恰是制作宣纸必需的制浆材料。

    相传在八百多年前,为了躲避战事的侵袭,造纸举家搬迁到宣城。看到这里山多地少,遍地长满青檀,一条条溪水清澈见底,于是便因地制宜,向族人传授造纸技术以维持生计。

    在这里,每一棵古树,每一堵高墙,每一座石桥,都在讲述光阴的故事。没有被纸醉金迷的气息浸透,也没有过多的喧闹市井味。在这里,可以触摸历史痕迹,可以重回记忆里朴实无华的生活,可以尽情乡村生活的清雅与闲适。

    宣城千年的历史洗礼,仍旧挺立着,就像一位轻轻踱步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历史的沧桑。

    一路跋涉,明月和夜昭终于进了宣城。

    刚进城,明月就看见了城中大大小小的商铺,都在售卖纸张。

    一路打听,顺利的找到了城主的住处。

    与陶城不同,这里的城主可是相当的有钱。

    住所修的非常讲究,不但有亭台楼阁,还有曲径通幽。

    左拐右拐终于进了厅堂,城主正在厅堂里与一众宾客谈笑风生。

    明月和夜昭对视一眼,决定等等再进入。

    结果,溜溜在偏殿里等了半天,茶水都没人过来给送一碗,城主才过来与他们相见。

    这里的城主是一个精明德矮胖子。穿着一身绿色的袍子,头上戴着员外帽,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钱,手指上戴着一个硕大的翡翠戒指!

    “怠慢了怠慢了,不知贵客降临,宣玉来迟了。哈哈哈……”

    明月暗暗翻了个白眼儿,这家伙长的其貌不扬,想不到居然起了一个这么好听的名字。

    “宣玉”?

    他哪一点儿如宝似玉了?

    简直是岂有此理!

    夜昭却懒得计较这些,刚要讲明来意,不料宣玉大声唤道:“丫头们呢?都死了吗?!还不赶快去备好茶好饭!?”

    原本他身后跟着两名丫头和两名小厮,这一声高呼下来,两个丫头身体一颤,一边说着“是是是,好好好”,一边低着头退下去了。

    刚一坐下,那两名丫头就端着茶水进屋了。毕恭毕敬的给明月和夜昭倒满了茶,又给宣玉满上了一杯,一个就退了下去,另一个站在旁边听候使唤。

    着实渴了!

    明月拿起茶盏“咕咚咕咚”一口就喝光了,然后自己又给自己倒了两杯,这才终于缓了过来。

    夜昭倒没有表现的多么口渴,只是小口慢慢品了品,便放下了茶碗。

    宣玉留着八字胡,他一只手端着茶盏,却没有喝水,另一只手轻轻摸着胡子,两只铜铃般的眼睛越眯越细,像是在打量一只猎物。

    见此情景,夜昭也眯起了眼睛,放下了茶盏。

    明月对于这样的眼神并不陌生,前世执行任务什么人不见,几乎通过这熟悉的眼神儿就能明白他的想法。于是一声冷笑,温声道:“宣城主,我们远道而来,是有要事相商的。”

    接下来,明月本想直接说明来意,谁知宣玉却一扬手打断了她:“好说,好说,明日再说也不迟。”

    明月:“……”

    宣玉放下茶杯走到明月跟前,眯眼笑道:“请问姑娘芳龄几何?可有婚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