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张饶

    75、张饶 (第1/3页)

    徐宣,字宝坚。

    在原本的三国历史上,他在魏明帝时期官至尚书左仆射。

    这其中,中领军桓范的举荐至关重要。

    在面陈曹睿时,桓范没有重点褒扬徐宣的能力和才华方面,反而重点描述的其人的性格和德行。

    品行忠厚,秉性刚直。

    仅仅这八个字,便打动了年轻的魏国皇帝。

    作为一个御座上的至尊,除了命短了点,曹睿在各方面都是非常合格的。

    甚至当得起英明的评价。

    桓范对徐宣的评价,曹睿深以为然。

    此时魏国大势已成,居高位者自然是德行先过能力,人品重过谋略。

    帝王用人,既要不拘一格,更要合乎时宜。

    乱世逐鹿,谋略能力是人才与否的关键取决,但到了平定天下时,反而更应该注重人品德行。

    所以刘邦在楚汉争霸时倚重足智多谋的陈平,临终善后托孤却选择了周勃。

    包括到曹爽在托孤上选择曹爽,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位英年早逝的君王对他的这位宗亲看的太透,太为了解。

    虽有执政之才,却无君王之器,确实是个合适的托孤重臣人选。

    《魏氏春秋》:爽既罢兵,曰:“我不失作富家翁。“

    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作为一个历史上以刚断闻名的骨鲠之臣。

    徐宣虽然因为骤闻惊变而变色失态,也不过片刻功夫,就恢复了一贯的镇定沉稳。

    “我且问你”

    深吸一口气,他踱步走近,沉声问道:“这股黄巾贼寇到底有多少人数?”

    这问题似乎把那兵士问住了。

    兵士楞了片刻,回头和身边几位面面相觑了会,见无人明示,只得自己苦思冥想了会想,望向徐宣。

    “秉郡守,我等当时急于突围,不及细数。”他有些不确定地道:

    “不过...肯定是有万人以上!”

    “黄巾贼寇大多是流民蚁附,人人拖家带口,混为一体。”徐宣有些无奈,只得把话挑明:

    “到底是总数过万,还是青壮者过万?”

    “这...”兵士讷讷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