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大江歌罢掉头东(第二卷终)

    132、大江歌罢掉头东(第二卷终) (第2/3页)

,以逸待劳,那么各位兄弟....“

    “此等情况,该如何应对?”

    于禁等人陷入沉思,吴胜冲锋陷阵没的说,要他出谋划策,为难了点,不过他和王政这对总角都有一个通病,没有自知之明。

    王政智力12(和祢衡沟通多次加了两点)却总有着谋士之梦,而吴胜亦最喜欢在这等场合发言。

    瞪着豹眼盯着挂在堂上的地图瞧了片刻,吴胜忍不住开口道:“将军,所谓兵贵神速,我觉得该走东莞,先不管其他,集中兵力打下奉高,然后转回头,再一个个收拾其他城池。”

    “这就叫斩首行动嘛。”

    王政还没说话,于禁已连连摇头:“泰山城坚卒多,若是四万人马尽出,便难以出其不意,若是人数不够,更不可能短时间先克其首,反倒打草惊蛇,引起四方来援。”

    “文则,”王政问道:“那依你之见呢?”

    于禁沉吟良久,还是一言不发。

    这个仗不好打!

    不比打临淄、攻彭城,相较之前的这些城池,其实看似是攻一郡一国,其实牵涉范围不过周围数城,尤其齐郡被曹操抽调兵力,彭城则刚逢大败,说白了,除了主城之外,周围地方的兵卒极少。

    泰山郡却是完全不同,不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周边城池密布,更是每城都有一定兵力,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关键的是,它是整个兖州北面通路,一旦拿下,通往徐州、青州的道路都等于被截断,祢衡毕竟只是个谋士,没考虑到战略层面,王政之前也疏忽了,此时却突然警醒。

    这样的地方,即便吕布未退,曹操难道会坐视不理?

    这已经是战役层次的考量了。

    找不到解决办法,就先分析会出现的困难,于禁道:“正如将军所说。我军一出琅琊,必然惊动泰山。无论走东莞西进,还是发开阳北上,沿途必惊动各方,诸城守军亦不会轻易放行,纵使不主力来犯,单只沿途骚扰,对我军来讲,就是个大麻烦。”

    见众人皆都认可,于禁续道:“若是不骚扰,反倒更为麻烦!”

    王政面露凝重之色,他听出于禁的提醒。

    若是诸城闭门不出,任由天军一路畅通,直向奉高城下,自家的后方很有可能被其截断,然后碰见四方相应,八方来援的困境。

    到时候泰山郡拿不下不说,反倒自家有覆顶之灾!

    “所以末将认为,若要取泰山。”于禁正色道:“绝不可再如克彭城般,行冒进偷袭。”

    “必须稳打稳扎,沿途徐徐推进,克一地而进一城最为保险。”

    这时张饶也开口了:“于少校此言,固然稳妥,只是这般克一城而进一地,推进委实太慢。更有两个弊端。”

    毕竟当过渠帅,张饶也有一定眼光,指出于禁此计的问题:“一则我军养精蓄锐已有两月,本是求战心切,气势如虹,若是这般战线拉长,耗时日久,反损兵锋,士气。”

    谷澓“二则便是给了奉高城足够的时间去准备,无论传信兖州牧,还是求援各方,坚壁清野,加筑城墙,都加大了未来攻城的难度!”

    说的不错啊。

    王政探头问道:“取快不可,徐徐推进也不行,张少校认为怎么办才好?”

    张饶微微犹豫,想到自家几年前的泰山一行,沉默了会道:“将军,要不两路齐进,同时攻克南北,既稳妥,又可快进。”

    于禁一皱眉:“兵分两路,不就和徐徐推进一样了?力量分的太散,攻城亦未必速啊。”

    “不然!”受张饶启发,王政突然想到一点,眼前一亮,笑道:“其他诸侯不说,我军却是可以打个信息差!”

    他环视众人,目光灼灼:“若是分兵,可这般分!”

    “以地军和新卒为一军,出两万人,号五万,由东莞而出,攻下盖县,牟县后,先不攻奉高,只是隔绝泰山郡北面袁军,同时牵扯奉高的注意力!”

    “天军再为一路,由开阳而发,一路北上!”

    “大善!”

    于禁第一个反应过来,抚掌称妙:“将军此计乃是虚实不分!”

    “世人皆以兵之众寡判敌强弱,却不知我天军一兵当五,乃罕见强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