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一触即发

    62、一触即发 (第2/3页)

   而对王政来讲,能得到这些黄巾贼的投靠,固然算是意外之喜,可不论这些人能带来多少兵马,在王政看来,对自己的整体实力提升不大,更不能因为他们,就放弃原本的战略。

    ......

    微弱的盏光,照见室内幽暗。

    众人环围而坐,七八个影子投到粗糙的墙壁上,张牙舞爪,影影绰绰。

    既然王政给了承诺,叶适等人自是再无话说,逢迎奉承之话,滔滔不绝。叶适还要奉上酒宴,看看夜色深沉,王政拒绝了略又谈些题外话,不能只讲利益,感情也得讲,必不可少。

    宾主皆欢,可谓皆大欢喜。听的街上打响两更,王政起身告辞,叶适伶俐,再次主动保证,会不遗余力拉别的黄巾入伙儿,必不让王政失望。

    待他走后,其他人沉浸在欢喜里,笑得嘴合不拢,叶适却是立刻却收了笑容,眉头紧锁。

    “老叶,咱们找到出路,怎的这副作态。”那个恶汉摸了摸头,愕然问道:“你不欢喜吗?”

    “此子年纪虽小,城府却深。”叶适叹了口气,道:“他宁愿让咱们一起陪他去给袁术卖命、甚至答应补给兵马,也不愿回去徐州,他到底想做甚么?”

    那恶汉浑没当回事儿,不以为然道:“你刚才没听见吗!将军只是说不赶走刘备先不回徐州,又不是说一直不会,他只要不傻愣愣地也被袁术诓骗,就好了。”

    “反正他既然说了会补给,咱们还怕什么,这次上阵等于死的都是他的人马,咱们心疼什么?”

    “等咱们去了徐州。”他笑呵呵道:“有好处,咱就跟着他;没好处,想拿老子当炮灰?老子拍拍屁股就走。”

    “徐州可不同扬州,咱们到时候不管是去青州,还是去辽东,都可以活的滋润了。”

    “那有这么轻巧。”叶适冷笑道:“真去了徐州,想要离开恐怕就难了。”

    ......

    为了不被人发觉,王政走时,叶适给了他两个亲兵引路。依然专走小路,绕了半个寿春,避开三四股巡逻的士卒,将近三更,才回了府中。好在城中尚没戒严,要不然麻烦就大了。

    刚进府邸,古剑便递来个竹简,却是徐州的来信,王政剑眉一扬,到了卧室,打开一看,满目隶书,笔力遒劲,体势朗逸,字如其人,正是祢衡的笔迹。

    真是服了!

    王政暗自无语,祢衡不是不知道自己如今对汉隶也只能算勉强认得很熟,写的这般潦草,他读起来可是愈发费劲了,只得叹了口气,跑去书房,先找个软塌斜靠,再点起盏灯细细辨认。

    祢衡一如既往的条理分明。分作政、军、商三款,详细汇报了王政离去之后徐州,彭城,泰山三郡的发展情况。

    总体来言,诸事顺利。

    有了琅琊望族的居中调和,这段日子募兵颇有成效,战力不说,许多新入伍的良家子粗识文字,性格稳重,俱都拔擢为军官,分驻各城,兼管军政;又任用颜氏,王氏的子弟做为处理政务的佐贰,粗略搭成了班子。

    张昭那边亦是有身有色,他通过自家在徐州的名望,又借助王政节节胜利,尤其是主动进犯兖州,得了泰山郡不说,还逼的曹操主动求和...

    这件事可谓既涨士气,更振人心,尤其是恨曹操入骨的彭城人,此事之后,又有不少北地文儒纷纷加入,充实了彭城各县地方行政的能力。

    户籍的编订接近尾声,土地的分配基本完成一半,余下五成不打算再分,留着招徕其他地方的流民,尤其是关中,兖州等北方各州这些年饥荒连连,这些时日陆续有来。

    劝农使有条不紊逐层落实中,至于捕盗司,除了琅琊、彭城外,新得的泰山郡也成立了一个,除了负责泰山诸城的捕盗、情报工作,更开始将情报体系建立,尤其是对兖、冀等地更要重点关注。

    军卒粮饷方面,春耕将毕,接下来不过是耐心等待,倒是此时吴胜已开始带着人马扫荡泰山群盗,倒是凭白得了不少粮草钱财,再借助糜氏购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