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0版魏武

    73、2.0版魏武 (第1/3页)

    第三件事,则是设军翼。

    这个倡议是由王政主动提出,却在一开始受到文臣方面的极力反对。

    无他,所谓军翼,某种意义上便是王政穿越而来的后世天朝的军区,即根据地理位置和战略方向设置的军事指挥机关,既负责平时部队整体建设及战备训练,  又负责战时区内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可谓是战训一体,军政合一的军事指挥管理模式。

    而在张昭、祢衡这等有识之士看来,这种军翼模式一旦管理不善,必然会出现军阀化的后果,甚至让徐州内部的郡县分裂,直接上演了如今天下的混乱。

    如今的大汉乱世,  不正是由于朝廷本身威信、控制力在下降的同时,  因为叛乱频频,  无奈将权力下方,让各州的州牧,刺史开始自主地方的行政大权,更能自行募兵,才导致的吗?

    而实际的历史上,实行类型制度的王朝,也几乎都在王朝后期出现过这类割据的问题。

    如唐朝中央强势时,无论是早期的行军大总管,中期的都护府都问题不大,可到了后期的经略使和节度使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北魏的六镇也同样是军区模式,建国一百多年都没什么问题,更在“防备柔然,拱卫首都”上一直起着十分正面的作用,可自孝文帝驾崩之后,  不过短短三十年,  这个庞大的王朝便因为“六镇治乱”而彻底崩塌。

    当然,  这种军制能始终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自然有其优点、正面的方向,而且在一个势力的新起期到兴盛期,无论是君主还是中央本身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威信时,也基本不会出现“弱干强枝”的情况,所以在王政一意孤行之后,张昭,祢衡也只得暂时接受,却暗自将此事记下,不仅要时刻关注,更留心要在后期继续劝服王政。

    而在王政看来,有系统锁定忠诚的情况下,这种制度却是最为适合当前徐州这等四战之地的。

    只要他在世一日,便永远不用担心功高盖主的问题,他只希望手下越有能力,越是出色,便越是好。

    而按照王政的想法,如今的徐州他便准备设立四翼,分别是琅琊县、泰山赢县、彭城以及下邳东成,  分别以徐方、吴胜、于禁、潘璋等四人驻守。

    当然,  各地驻军不一,情况不一,皆由武将总镇,军政合一,按王政的想法,也正好借此把徐州的张昭直接调来下邳。

    大致方向定下来后,王政瞧了瞧天色,道:“今日天色已晚,就先到这吧。”

    “各地驻军、民生诸事,祢先生,你和陈公等人议论过后,交本将...本刺史观看,然后定夺即可。”

    “喏。”文武诸臣,数十人齐齐躬身。

    ......

    时光匆匆,已来到了兴平二年的九月。

    徐州地势虽大半属于平原,却也不乏名山胜景,其中下邳旁边便有一处山脉,自古便有盛名,古有“国之巅,泰山也;邳之巅,艾山也”之说。

    艾者,艾草也,《诗经》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此山得名因遍是艾草,加之民间传说六十年生一次神艾,当地百姓为祈祥佑福,故称之为艾山,又因九峰连属、蜿蜒曲折,如九条巨龙盘卧,亦名九龙山。

    便在秋高气爽的一日,王政突发游兴。

    入徐州至今,几乎无日不战,无日不斗,如今局势大致已定,两三月下来扬州并无异动,诸般官署衙门也已粗略成型,又值秋收之际,眼看各郡收成颇丰,王政心情大好之下,加上暂时没甚要紧事务,当下遣了人去,通知徐方、吴胜等人,又邀上于禁、祢衡一起登山玩景。

    这真是投其所好。

    几人里面,除了吴胜之外,另外几人性格虽然不同,却都是满腹诗书,哪怕徐方、禁虽是武将亦有些文人习性,闻言之下,无不欣然应召。

    不久之后,王政便挑了几十个天诛营的兵卒,汇合众人,一行百十人,轻骑缓马,出了城门,打马徐行,往北而去。

    一路上,见天高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