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沧海横流

    107、沧海横流 (第2/3页)

部的胜利,接下来还得平定北海各城,总的加在一起,根据郭嘉、张昭等的预测,差不多三个月足够了。

    考虑到毕竟是孤军深入,以及各种意外的可能,这已是度之以宽了。

    “军心如何?”

    “士气很高,于将军、吴将军两人这段时间每日吃住军中,操练士卒不息。各部将卒,无不振奋踊跃,渴求一战。”

    “很好!”

    既然万事俱备,王政当即振衣而起,吩咐召集诸将,传下将令。

    “命于禁率万人主力即日出城,日夜兼程直南北海平寿;本将亲率两万后续,明日出城,亦昼伏夜行,以为后援。命陈皎率水军主力船只四百艘,水卒六千人,两日后,扬帆东上,待于禁军围平寿,即袭东莱沿海,随后控制渤海海路...”

    凉风习习,吹入堂内。诸将凛然,凡点到名的,皆慷慨应诺,大步而去。

    当日下午,下邳全城封锁,禁止出入。

    入夜时分,徐方部偃旗息鼓,不打旗号,悄没声息地起拔出城,夜行百里,三日后抵达琅琊,七日后出了徐州边境,绕过北海的朱虚、安丘等沿途城池,昼伏夜行,沿河水走山道,一路向北。

    这一日,天军潜行过了自入北海国境内遇到的第三座城池,营陵。

    在此之前,他们是一路北上,由此开始要转而向东,顺着弥河走江之东岸的沿路山地,按古剑的地图所载,不动声色地切入了敌国的腹地。

    吕德摸上山路,登到高处,四下眺望。

    就在西侧数十里外,东边数十里也都各有一座城池,如果没错的话,应该就是桑犊和斟城了,两座城池中间便是北海国的中心首府平寿了。

    山峦连绵,山势不算险峻,然而高度不低。他们昨夜上的山,整整走了半夜,才找着适合大军行走的下山道路,山中住了有几十户樵民,不久之前刚被处理掉。

    听见身后传来一阵细微的脚步声,吕德先本能地握住了腰畔的长刀,然后方才回头,见是吴牛登时放松下来。

    他低声问道:“标记做好了么?”

    “做好了。何处路险、何处路窄,山体有没有滑坡,哪里的林木多,何处有水,都已标记的清清楚楚。”前锋除了侦察敌情的职责,也有探路、开山的任务。这些做下来的标记,使用密语,给后边的吴胜等人看的。

    “过了这座山,往前的路上可有一处平原,毫无遮掩,到时候咱们不但要趁夜赶路,更得打起精神,留意那些路过的行商,百姓,遇见一律抓捕入军,不可暴露了行踪。”吕德仰头望望天色,“天快亮了,就在山上休息一天。待天一黑,继续行军!”

    吴牛点了点头。

    ......

    如果这个时候,把视线从陆地拔向天空,穿透层层的白云向下观,便可见山河壮丽的北海大地上,同时有三支军队正在或明或暗地行动。

    南面的声势此时最大,一个中年将军身先士卒,带领着士卒,恍如一股红色的赤流,前赴后继地冲撞着面前的阻挡。而就在阻挡城池的后边,一股股北海国的军队,仿佛一条条的小河流,源源不断地汇聚进入。

    东部沿海的气氛最压抑。

    数百条北海的战船,此时已满满当当占满了东莱郡的沿海一带,另外还不断有援军从四面八方调来。

    五六百条敌对的船只,扯起来的云帆,一眼望不到边,密密麻麻地聚集在手掌大小的一片海域,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小小的交锋不时发生,时不时有落单的船只受到对方的攻击,或者沉船,或者仓皇撤退。

    同时间,下邳港口还在不断有海船驶出,每一条都在有条不紊地登上着士卒。

    西面在表面上反而最为风平浪静。

    若把徐州的军队比作一条线,那么北海国的城池就是一个个的点。这条线宛如蛇般的蜿蜒行进在山林之间,沿途经过的北海国城池,一来因为周近盗贼丛生,城中兵力空虚,不敢贸然出城巡逻,二则根本没想到敌人会孤军深入。

    眼见这条线,日近伸展,缓慢而坚定。计算日子,不需多少时日就将抵达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

    另一边,齐郡临淄。

    郡府之内,袁谭召集众将,将日前哨骑带来的书信传于众人后,沉声问道:“诸君,以你们看,王贼打北海国有几分胜算,又需多久时日,我军又如何应对?”

    “少将军。”

    听到这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