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豫州风云

    134、豫州风云 (第2/3页)

局面,基本已经确定,不可扭转。

    这虽非刘辟的本意,但他总不能这个时候还说什么只求救出何仪,不可贪功吧?

    如今单只是解昆阳之围,怕都有打击士气之嫌了。

    刘辟摸了摸头道:“传令,三军急进。右翼向右兜转,包住曹军的南面,曹军有朝这个方向逃窜的,格杀勿论。左翼网开一面,对往许都方向逃窜去的曹军,悉数放开道路,不必阻拦,防止其走投无路、临死反扑。中军突入,不求杀伤,唯以驱逐为务。”

    “待曹军退却,咱们整顿一番,再徐徐入城!”

    “喏!”

    驰援昆阳的汝南黄巾军多为老卒,训练有素。刘辟的命令一下,各部、各营即有条不紊地投入了作战。

    .....

    此时的昆阳城城头。

    浓浓夜色,彷佛笼罩着一层黑云,远远望去,似是有一条黑龙盘在城头。

    一群将官正沉默地盯着城下的厮杀,不,应该说是单方面的屠杀,神情各异。

    趁着微弱的炬光,依稀能看出大部分人都是面露不忍,唯有一个带着眼罩的高大将军,神情坚毅冰冷,翎冠下的脸色,从始至终毫无变化。

    若是刘辟见到这一幕,必会惊呼出声,昆阳不是还未失守吗,为何敌人的主帅却已进入了城内?

    此人正是如今的河南尹、伏波将军,本次攻伐豫州黄巾的三军主帅,夏侯惇。

    看了好一会,夏侯惇语气平静地道:“差不多了,贼人如今得意忘形,想必很快便会悉数入城,曼成,你去叫来何仪,等会主动出城相应,万不可露出马脚...”

    说话间的功夫,没有得到回应,夏侯惇不由一怔,抬头虎目巡回,视线落在了一个将领的身上。

    见对方此时依旧呆呆地看着城下,似乎陷入了失神状态,夏侯淳登时面露不满,重重地一声冷哼,旋即便是一声断喝:“李典!”

    这大嗓门下,李典勐地一激灵,像是被噼头浇上一桶冰水,连忙道:“末将在。”

    “你是怎么回事。”

    夏侯惇盯视这李典,脸色愈发阴沉,森然说到:“临战之时,竟是这般失魂落魄?”

    “是末将失职了。”李典低着头道:“多日不上沙场,忽逢大战,便有些失措彷徨,请将军治罪。”

    “失措?彷徨?”

    听到这话,夏侯惇冷笑道:“你是觉得我这诈降之计太过残忍吧?”

    李典怔了怔,他在初平年便带领家将跟随曹操,期间无论是在打黄巾,还是攻袁术,抑或征讨徐州,李典一场未落,和夏侯惇也算是多次共事,向来很是佩服其的悍勇,却没想到对方今日露出峥嵘,居然一言道破了自家的想法,犹豫了会道:“末将不敢。”

    “不敢?那就是有此心了。”夏侯惇盯着他道:“兵法云,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为将者若为仁爱,则无威严,然兵无令不行,将无威则乱,故掌兵者必威大于慈,你如此妇人之仁,婆婆妈妈,怎能成的大事?”

    听到这话,李典壮着胆道:“将军,典亦知慈不掌兵,可为一黄巾贼寇,便要陷我数千军卒无辜受戮,实在是有些...”

    说到这里,李典顿了顿,犹豫再三,还是继续道:“得不偿失啊!”

    “何仪既已归降我军,若要诛杀刘辟,可以其诱之进城,亦可伏杀,何必这般...”

    话未讲完,便被夏侯惇出言截断:“你懂什么?”

    “刘辟能在汝南盘踞多年,岂是这般好湖弄的?”

    “若不用这群新卒屯田兵的性命,让其相信我军炸营,不攻自溃,将一场大胜明明白白的显示面前,此人怎会相信昆阳之危已解,敌人已退,又怎肯率领这数千贼寇乖乖入这昆阳?”

    盯视着城下,夏侯惇恶狠狠地道:“这世上最能取信敌人的诈降,便是一场真真正正地溃败!”

    “这还是那竖子告诉我!”

    昆阳乃是光武帝的封神之战,当年便是在此地,刘秀以两万汉军大败四十二万的王莽新军,能完成这样不可思议的战绩,昆阳本身的坚固亦有一分功劳。

    在面对曹军来袭时,何仪不曾完全想着只靠这处坚固的军事要塞,而是一边派去援兵四方求援,一边将城外的林木悉数铲平,防止被曹军趁机靠近,形成突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