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曹袁之争

    4、曹袁之争 (第1/3页)

    在堂内众人的注视下,王政干咳一声,面露为难之色道:“袁公,此事干系甚大,古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这酒宴上,是否?“

    袁术微一愕然,旋即哈哈大笑,睥睨堂下道:“御寇怎会有此顾虑?”

    “今日来赴宴的,不是本侯的心腹,便是你的亲信,人虽多口却不杂,怎会有泄密可能?但讲无妨便是。”

    王政做出踌躇犹豫的模样,其实却是在心念急转,努力想一个合理合情的借口,眼见袁术等了半天,甚至面露不耐之色时,方才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叹道:“罢了,袁公也不是外人,政便直言相告,代此间事了,政不欲立即返回徐州,却谋从庐江继续北上。”

    “继续北上?”袁术讶然道:“你要去汝南?”

    王政摇了摇头,戟指向上,正色到:“汝南只是途径之地罢了,还要再北面。”

    “再北面...”袁术正好小口呷饮了点酒,脑中灵关一闪,一口没咽下去,险些喷了出来,再望向王政时,一脸的不敢置信:“御寇,你所要图谋的莫不是许都么?”

    “袁公果然睿智。”王政点了点头:“正是,政欲奇袭许都,迎回天子。”

    “什么?!”

    袁术瞪着眼,目不转睛地瞅王政,似乎想要从他的面上看出真假,只是王政面色沉静,波澜不兴,却实在看不出什么端倪。

    好一会儿,他靠在榻上,沉声说道:“从庐江至许都,首先便要途径汝南、颍川两郡,汝南倒是问题不大,本侯自然可以诏令诸郡县一路放行,甚至替你遮掩声息,只是...“

    他压下声音,继续说道:“只是是如今夏侯惇和李典正屯兵在昆阳、晏城,此两城正是颍川郡的南北门户,入郡的必经之地,御寇你又如何瞒过他们呢?”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王政一脸高深莫测地道:“既是奇袭,政自然是想到办法了!”

    “曹操乃阉贼之后,与十常侍乃是一丘之貉,天子有其把持,必生大害,政既为汉臣,岂能坐视不理,自当提兵北上,救得幼帝!”

    至于什么办法,他又没想出来,自然是绝对不会再说了,再说了,要是真的想出来了,又怎会告知袁术,而且说到这个份上,如果袁术还待追问,王政便是不说,也合乎情理了,毕竟乃是军机紧要。

    这次袁术也识趣了,其实从王政说出奇袭许都之时,他本也有些后悔了,此事何止干系重大,若是能成,简直可以说是改变天下局势。

    如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威力其实已然初显,别的不说,四方英才、士族纷纷向着许都所在的颍川郡,不仅扬州、徐州有此趋势,连更远的荆州亦是如此,汉室正朔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而经过孙策此番作乱,袁术暂时也息了之前僭越称帝的野心,思考着或许应该学他那位兄弟袁绍之前的做法一般,不承认刘协帝位的合法性,再另选一个宗室为帝。

    之所以一时间没有动作,实在是还没找到一个如幽州刘虞那般合适的人选,即便是个傀儡,起码也要有些贤名吧?

    而目前袁术的辖内版图里,还真没这样的宗室,如今听到王政的这个想法,倒是让袁术心中一动。

    即便不想承认董卓拥立,如今更被曹操和袁绍掌握的献帝,但是袁术也不得不承认,不管如何,刘协这个做了七年天子的人,其实合法性乃至在大汉臣民的心中的地位,已然是有些稳固,难以动摇了。

    若是能掌握在自家手里,自然是最为合理的选择,日后时机成熟,让其禅位便是。

    沉吟良久,袁术方才缓缓说道:“御寇忠勇可嘉,然此事胜算不大,尚需从长计议。”

    王政笑道:“此事其实并无袁公所想之难,若是曹操后方稳定,防守严密,若要奇袭许都,自是千难万难,可若是其捉襟见肘,无暇旁顾之时呢?”

    袁术听出王政话中有话,登时转首,深深地凝视着他,旋即俯身问道:“御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