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34、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第2/3页)



    如今随着他成功洗白上岸,加之势力和声望的水涨船高,自然也会考虑在攻击战时分化、瓦解敌人的反抗力量,尤其赵范虽也属于袁术嫡系的北方将官,但此人似却没有他那死鬼老哥对袁术的忠心耿耿,王熊也评价此人素爱溜须拍马,是个见风使舵之人。

    这样的人王政自不喜欢,但此刻却想着抓住这一点打算用些手段来把他提前解决掉。

    杨弘所指望的援军,也就这几个方面了,却不知王政分别部署,人未到寿春城下已经巧施妙计,将其一一拔出,让寿春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孤城的困境。

    王政想了想,又侧目望向帐旁一个儒生问道:“缪先生?”

    “小人在。”

    那儒生正是缪林,闻声连忙躬身出列,恭谨地道:“谨候州牧吩咐。”

    缪林之前在奉高之战数次“精准”预言,简直料事如神,故而被昌豨推崇备至,更特意向王政举荐。

    而此番王政攻打寿春所谋者大,不仅要胜,还要完胜,速胜,所以不仅将麾下的骄兵悍卒,文臣猛将悉数遣出,连缪林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奇人异士也同样来到了前线。

    不过对于缪林而言,这其实未必是一件好事,面对昌豨时的他敢大吹法螺,可在王政的面前缪林突然失去了这份勇气,加上他本就位卑人微,不仅在帅帐内的位置是个角落,这几日来更是沉默寡言,打定了少说少错,不说不错的想法。

    王政淡淡看了缪林一眼,突然问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昨日明明已下了一场阵雨,可本将看这天色依旧阴沉,先生说说,接下来几日可还会有雨?”

    眼见王政不是询问什么“此战吉凶如何”这等棘手问题,缪林登时长呼一口大气。

    他读的杂书颇多,虽然并没有具有那种真正的鬼神莫测之术,但对天像这块其实已有一定造诣了,闻言连忙回道:“禀州牧,近日定然有雨,但明日不会有,且雨势不会太大,最多蒙蒙细雨。”

    “如此甚好。”

    王政点了点头,当即下令:“通传三军,一个时辰后拔营行军,明日日落之前,务必抵达寿春城外三十里内,随后再做休整。”

    “诺!”

    寿春城内。

    “王政的大军距寿春还有多远?”

    “不足百里,这支黄巾贼寇行速甚快,以小人兄弟所察,至迟明日入夜前后可到。”

    “平阿,义成,西曲阳等地有没回信送来?”

    “至今尚无。”

    听到这里,杨弘和甘宁面面相窥,面色虽都平静,眼眸里也掠过一丝阴霾。

    之前杨弘与甘宁城头观战时曾说到“九江境内诸县援军,三五日内可到”,其实他们两人皆都心照不宣,这不过是寿春也许会面临的多种可能性中,最好的一个而已。

    有一个判断,杨弘知道,甘宁也想到了,却谁也不肯先说出来。

    因为一旦说出来,必然扰乱军心!

    王政和袁术如今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而一个诸侯实力是否强大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

    无非人口,地盘,财富,以及军队这四者罢了。

    前三者袁术其实都优于王政,毕竟单是一个汝南郡,论起人口面积,幅员辽阔,恐怕都能抵住大半个徐州了。

    但唯有军队这一块,却是王政远远强过袁术!

    而眼下的大争之世,杨弘和甘宁都十分清楚,其实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王政敢于在凛冬之前突然背弃盟约,主动挑起边衅,难道他就不怕因此导致后方不稳,袁谭和曹操大举进犯么?

    他当然怕。

    所以可以肯定,王政估计是想了法子提前搞定了这两方了。

    而如果解决了后顾之忧,徐州三军悉起,必然是分兵多路,那么那些本能够提供支援能力的城池自保尚且不稳,又能有多少余力来驰援寿春呢?

    且杨弘说白了毕竟不过是个祭酒,甘宁更是新附之将,袁术如今远在汝南郡,寿春又群龙无首,缺乏统一的调配指挥,其他地方的大将迟迟不动,四处的援军坐视,各地没一封回信送到,看似不合情理,实则有迹可循。

    “竖子此计,乃先剪我侧翼,然后直捣黄龙,此等伎俩以为便可陷我寿春入险境了么?”

    明明心中已十分焦躁,杨弘脸上却愈发云淡风景,更是连连冷笑:“王御寇太也小觑吾江东俊杰了。”

    “寿春城方数十里,我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