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神君陆逊(上)

    115、神君陆逊(上) (第3/3页)

叫来。」

    婢女一怔,抬头看了眼天色,「现在?」

    「不错。」

    陆氏之前虽落寞过一段时间,却毕竟是流传百年的高门大族,家规素来严格,故而即便年纪尚轻,陆议也是很能管得住下人们的,那婢女不敢多问,把陆家年轻一辈的几个子弟纷纷叫了起来。

    过了约有两三刻钟,几个与陆议年纪相仿的少年纷纷来到。

    其中一个是陆议的弟弟陆瑁,之前孙策攻打吴郡时便与其他族人暂时逃去了豫章避乱,不久之前才来到寿春,此时不过十一二岁,他是一群人中年纪最小的,更是贪睡的年纪,一进房就不停打着哈欠,有些不满地嘟囔道:「大哥,深更半夜的,不让人睡。叫了吾等来此作甚?」

    面对这些兄弟族人时,陆议稚气未脱的脸上很自然地便摆出威严,他正襟危坐,面容严肃,说道:「你们先去洗把脸,清醒一下,然后再过来,吾有话与你们说。」

    诸人看其神色,似有要事,都安静了下来,排着队,前后有序地又出了室内,各去洗脸。

    不多时,诸人折回。

    陆议招了招手,先叫自家的亲弟过来,摸着陆瑁的头,问道:「二郎,你今年多大了?」

    陆瑁眨巴了几下,回道:「下个月就十二了。」

    陆议点点头,说道:「便是还有八年便能及冠了,州牧当初起事之时,同样未及弱冠,也不过十七八岁,比你如今也大不了几岁,所以你要记住,十二岁已经不算小了。」

    又环顾众人问道:「你们呢?」

    众人面面相窥,不知陆议突然问这个是何缘故,却还是纷纷回道,这个说十五六岁,那个说自家明年便可及冠。

    「和子璋(陆瑁的字)相比,你们都已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了。」

    陆议叹了口气,从座椅上站起,在室内走了几步,说道:「方今乱世,天下纷争,你们这些年也受了不少苦楚,先是从家里逃去豫章,来到寿春没几日,又被叔叔送去了徐州,不过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若有机会,应多去外面转转,看看这世道真正受苦的人是如何模样。」

    「谁受苦了?」听到这里,众人中年纪最长的陆攸忍不住问道:「你说的是那些百姓吗?」

    陆议叹了口气,凝视着陆攸道:「你们当初在徐州时,若不足不出户,与我一样好好了解,便不会问出这样的话来!」

    「天下大乱,谁能独善?无论孙策入住江东,袁术入住寿春,抑或王州牧入住徐州时,不都是一样吗?」

    陆议一字一顿地道:「多少的名城大邑因兵火而毁,多少的豪门大族因战事而破,陆攸,你

    和我年纪一样,应该也听过,如那下邳倪氏,寿春张氏,皆是声望隆重,两州之内有数的世家大户,结果呢,昔日满门百余,如今竟不存一!」

    「那是他们不识时务!」

    陆攸不以为然地道:「那倪氏当初竟助刘备守城,抵抗王州牧的王师,城破之后,自然要问罪的,至于那张氏,我也听说过的,当初本答应了袁术,让其嫡女嫁欲杨弘,后面竟然反悔,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伯言,叔叔明哲有智,选定了王州牧,实是正确不过,既如此,吾等又有何忧?」

    「单是选对了人,并不能算真的识时务。」

    陆议摇了摇头道:「你且说说,汉初三杰,是否皆选对了人?结果韩信因何被斩?而张良、萧何又因何能得宠不衰?」

    「韩信有了异志,是为不忠,是以被斩。张良明进退,不贪恋权势;萧何忠心耿耿,是以他两人能长得帝宠。」

    「便当你说的有理。」

    陆议不置可否,又问道:「以你观之,王州牧其人,较之汉高如何?」

    「这...」陆攸左右望望了,迟疑了片刻,还是谨慎地道:「我没见过州牧,不敢妄下评论。」

    PS:

    《世说新语.方正》注引《吴书》: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皆呼之为「神君「.

    (这个外号很拉风啊!!!)

    (本章完)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