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去皖城、见王政

    125、去皖城、见王政 (第1/3页)

    此话一出,殿内群臣皆是明白,袁绍这是定了决心,将刺杀案的「主谋」放在王政身上了。

    当然,一锤定音的到底是逄纪的分析,还是袁谭的情报,抑或是沮授的谏言,认为王政的威胁比曹操更大,除了袁绍自家之外,谁也不知道。

    不过原因其实也不重要了,反正这个结果对众人而言,可谓皆大欢喜。

    许攸和逄纪面面相窥,同时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色,此计成矣,某人承诺的回报便算是彻底入袋了;

    而田丰与审配亦是面露振奋之色,深觉自家主公做出了极为正确的决定;

    至于一直对王政抱有敌意的袁谭更是险些便要振臂欢呼,大唱父亲英明;

    唯有袁方神情复杂,沉默不语,不知在想什么。

    而做出这番表态之后,袁绍也露出了决断的一面,直接便将朝会改为军事会议。

    他负手站立于虎座之前,沉声说道:「此獠托名汉臣,实为反贼,本将早有诛灭其心,只是相隔甚远,一时抽不得身罢了,如今王贼图谋不轨,竟欲先对本将不利,此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吾意已决,不日便当南征,驰檄徐州,克复江东,诸君以为如何?」

    众众纷纷颔首,田丰更是立刻踱步出列,拱手说道:「南征之事,可谓当其时也,不过王御寇雄踞江东,掩有九郡,麾下更有十万虎贲,实力远在曹操之上,却是一位劲敌,万万不可小觑,以臣之见,不宜立即发难,而当精练士卒,积累仓禀,待我军做足准备之后,再大军悉起,全力讨之!」

    「田公所言甚是。」

    身侧的审配亦是出列,附和说道:「幽州刚刚平定,犹自未稳,且主公与公孙瓒对峙多年,兵起连年,将卒皆是疲弊,眼下的确不是外征的良机,且关键是...「

    说到这里,审配顿了顿,指了指袁绍的身后,提醒道:若是眼下便去讨伐王政,可谓师出无名。」

    啥?

    袁绍闻言一怔,顺着他的指尖望去,却见正是摆在几案的文书,登时恍然大悟,「哎呀,若非正南出言提醒,吾倒是险些忘了此事!」

    到底是何事呢?

    却是之前扬州使团带着传国玉玺来到邺城,袁绍当时本就准备先打曹操,见了宝物后更是欣喜若狂,当即便拍板应允了王政的结盟请求,更遣使回了文书。

    两国会盟,说来自然不算小事,本不该有抛诸脑后的道理,只不过后面立刻便发生了行刺一案,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再加上袁绍是今日朝上突然改变兴兵讨伐的目标,将曹操换成了王政,所以一时间竟是大部分人都没反应过来。

    不过此时醒悟倒还来得及,袁绍立刻便望向沮授喝道:「则注!」

    沮授拱手应道:「臣在。」

    「时日尚短,扬州使团应还未出冀州境内,你立刻调拨一支精骑,星夜奔驰,去给本将把文书和使者追回来!」

    不料沮授却没有立刻奉命,反而微微摇头:「主公,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为何?」袁绍很是纳闷,不是你一力主张要先打王政吗?若要先打王政,怎么也得先把这盟约解除了吧?

    「若是主公之前没有应允结盟倒也罢了,如今允了再行反悔,此事一旦传入王政耳中,必引起对方警觉!」

    沮授正色道:「徐州军本就将勇兵精,能人无数,而王政本人更不消说,从其战绩而论,乃是当世一等一的兵法大家,若是对方做好防备,即便以我河朔之强盛,便是能胜,亦是难以速胜,若是僵持数年便是胜了也不过是个惨胜,更容易让其他诸侯成了得利的渔翁。」

    这话倒

    也有理,袁绍一边听着一边微微颔首,什么其他诸侯,在他眼里说的不就是曹操么?

    让这忘恩负义的狗才在旁边捡便宜,袁绍可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但还是忍不住问道:「可是若不先行解除盟约,咱们如何兴兵?」

    「若是无故背盟,擅起边衅,则注,吾恐引得天下人的非议啊...」

    沮授微微一笑,向袁绍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