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衡轭

    152、衡轭 (第2/3页)

为目的,而仍旧是想故技重施,依然围城打援?」

    「估计是这样的。」

    「那我军该如何应对?」

    「嗯...」王粲寻思片刻道:「方今之策,唯有一计。」

    「什么计?」

    「不援临湘,先复湘南、醴陵!」

    「先复湘南、醴陵?」

    「不错。」王粲挤眼挤得更厉害了,「必须先行截断敌军围城的侧翼,使我军不必有后顾之忧,随后大举驰援临湘,再取周泰,黄忠两部、最后与徐方、魏延部在城东决战!」

    汉寿城里,文聘与诸将集思广益,谋救临湘之时,这时的王政也正在思考如何应对已经抵至的荆州援军。

    ......

    听到援军的头领乃是文聘之时,王政登时不敢大意,立刻便令前线重点关注。

    限于年纪尚轻,加上荆州近十年来甚少外战,此时的文聘声名更多是显于州内,尚未曾扬名天下,荆州以外少有人知。

    但王政这个穿越者却是不在此例,他至今记得,后世网络上对于文聘的一句评价,那便是未有败绩!

    三国志中的形容则更为具体:聘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

    文聘随刘棕降曹操后,相比于官职更高的蔡瑁和张允等人,曹操明显更看重文聘的才能,对其予以重任,封文聘为江夏太守。

    而文聘也没有辜负这番信任,替曹操守了江夏几十年,抵挡了多次入侵,可谓不动如山,连骄矜桀骜的关羽也多次被其击败,难越雷池半步,尤其是寻口之战,文聘还乘胜追击,在汉津抢掠了关羽的粮草,顺带着在荆城烧毁了关羽的战船。

    关羽死后,荆州被东吴所占,江夏登时便要直面敌国的压力,不过相比难缠的关羽,孙权可要容易对付得多,即便是在孙权亲率数十万大军围攻江夏的时候,文聘依旧能凭借自身的军事才能,在兵微将寡的危险境地,坚守足足一月有余。

    期间,文聘在缺少士卒的情况下,还用上了疑兵之计。他特意将自己的情报,暴露在孙权的细作面前,白天故意睡觉,传递假的情报给孙权。孙权多疑,自然不敢轻举妄动,这一举措替文聘争取了不少时间。

    待到孙权决定大举进攻时,曹叡援军已至,眼见于此,孙权如何不知道中计了,偏偏他又无可奈何,只得退军。

    至于三国演义中,对于魏国的将领,除了几个主要人物,其他人物都没有太多正面的描写,唯独文聘例外。

    专门几段的相关情节,虽然没有明说文聘有多厉害,却字字是讲他的牛掰。

    比如长坂坡之战,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长坂坡,连挑曹操数十员大将,先败张郃,又突破了马延等四将的围攻,就连在远处观战的曹操都被惊动,赞叹赵云神勇不下当年吕布。

    但赵云都被捧到这个高度了,却在「文聘引军赶来」后立刻「人困马乏」,连忙带着少主策马逃奔,见到张飞后赶紧呼救。

    又比如刘棕投降曹操后,还要特地备注文聘本是想要投奔刘备,却因兵荒马乱找不到刘备,两人方才就此错过,对比一下,这可是太史慈都没有得到过的评价,只能说明历史上的文聘实在太过厉害,但因为他是魏国的将领,不符合演义的主题褒刘贬曹,又不能蓄意丑化,因此到了演义后期,文聘基本没有再出场过。

    次日一早,便有军报送来。

    哨骑探知,大约是奉了文聘的调令,汉寿的军马中有一部开始向长沙

    郡方向运动,并又有武陵、南郡等各地的军马也逐渐开始朝汉寿一带集结的态势。

    如此一来,长沙郡的敌人就大致形成了两条战线,前线是临湘、汉寿,以防守态势为主;后边是正在赶去的其他军马,可以预想,待荆州的军马赶到,文聘十有八九,必会由防御转变为攻势。

    王政与前线下达军令,既定部署不变,短期内,仍然以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