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威名素著的关云长

    172、威名素著的关云长 (第2/3页)

然还没有到达日后「华夏第一雄关」的高度,但也是依山傍水、形势险,再加上蔡瑁率领了过万守军坐镇之下,又有宽阔的护城河作为依仗,单论难啃程度,也已胜过了天下九成的城池了。

    尤其是护城河,在曹操想来,当初临淄的护城河都能挡住王政大军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襄阳的这条护城河更快,起码也能挡住徐州军两三个月吧?

    别说什么王政实力远胜当初,要知道襄阳城下可是没有数十万的流民给他去填河!且从其以往的战绩而言,虽然攻城无数,但其实大部分是靠将卒奋勇,而非器械之力。

    人力是有穷尽,将卒奋勇,在一般城池面前或许能起到作用,但要攻陷襄阳这样的雄关,却必须要精于器械才可。那么当今天下,最擅长用器械克城的是哪只军队呢?正是袁绍的冀州强弩!

    虽然明白了曹操的顾虑,不少人心底却是有些不以为然,如冀州军般善射,便一定善器械吗?

    这恐怕未必吧...

    当然,这等反调自然不可能宣之于口,荀彧和一旁的荀攸对视一眼,出列拱手道:「那主公觉得当如何是好?」

    曹操刚要说话,却见这时堂内突然传来一声咳嗽,众人闻声,不约而同停下了话头,循声望去,却见发声者正是入堂后未曾说话的程昱。

    ......

    作唐城外一战,让远在许都的曹操都不由升帐议事,讨论是否应该改变计划,遣军驰援荆州,那么得到消息更早,乃至身在局中的荆州方面,自然更是如临大敌。

    得知作唐失陷,文聘前锋失利之后,南郡太守郭永也是立刻便意识到了一件事,短时间内,文聘恐怕是难以回援了。

    明白此节之后,郭永当即坐立难安起来。

    无他,即便因为刘备军的出现,让城外的徐州军暂时停止了攻城,但要是黄忠部率军从作唐北上,又当如何呢?

    别看江陵城中现有军马六千(之前吴牛攻打津乡,虽然最终没有克城,却也让津乡损失不少兵力,在郝纪的请求了,郭永分出了两千兵马),说少不少,但江陵城本身的地形决定了它并非适合防守的雄关,也并非一定需要数倍的兵力才有攻克的把握,尤其是对手又是近年来战绩彪炳的徐州军...

    于是从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起,郭永就忙了起来。

    先是急遣信使前去襄阳送讯,接着全军动员,并且征用了大量的民夫,对城墙进行紧急的加筑,以及根据地形设置防线。

    守城必守野。

    尤其是江陵这样的城池,不守郊野,只守城池,便是把守军完全地给放到了被动挨打的位置。首先不利士气;其次也难以久持。时日一久,城池必陷。

    然而虽然明白这个道理,摆在郭永面前的却有一个问题,他只有六千人可用,怎么才能够做到既守城池、又守郊野,而且还不致使兵力分散呢?

    连着两天,他都夜不能寐,乃至半步不曾出门,便就待在房中对着地图,反复揣摩。

    兵临城下,孤立无援,着急的不只郭永一人,城中的士族也是如此,尤其江陵的第一世家黄氏。

    虽同为黄姓,但江陵黄氏和江夏黄氏却是属于两个郡望,甚至严格来说江陵黄氏的祖上更为显贵,可追溯到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孙子黄极忠。

    黄极忠是秦末群雄之一,纵观此人一生,堪称审时度势,他先是看出秦朝气数已尽,乘势而起,成为一支绿林义军的首领,后又转投项羽阵营的临江

    王共敖,项羽被刘邦击败后,黄极忠又在关键时刻背刺共敖,帮助刘邦克复了临江。

    此后黄极忠又随刘邦剿灭各异姓诸侯,特别是在消灭九江王英布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高祖十二年,因功得封邔(q)侯(这是汉朝二十爵位中最高的一级),食邑千户,虽然后面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被废除了侯国,但在南郡深耕多年的黄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